分明都是模板套路,文章最後還硬要升華一下主題,十分彆扭。
換個地名人名,再改兩個句子,就變成另一篇範文了。第15篇,來自高一(4)班的徐通同學。
這篇還挺有意思,說自己在小區里撿了兩隻小狗,帶回家養。文章詳細描寫了徐同學學習餵養知識、與小狗互動的細節,讓自家也養了小動物的謝麟婉感到了一絲難得的真實。
可惜好景不長,從第16篇開始,又回到了老生常談的「媽媽為我煲碗湯,我道媽媽真辛苦」的苦情劇套路。
而且,最後五篇都是普通班學生作品,無論詞彙量還是句式運用,都比前面實驗班的差上一截。
就在謝麟婉興味闌珊地掃過最後兩篇時,她的眼睛突然亮了。第19篇,作者來自10班,姓名盧浩,一旁配的頭像有點凶。
開篇第一句:「剛剛過去的夏天,我和人打了一架。」
喲呵!有創意啊!謝麟婉來了勁。
讀完整篇文章,她驚喜不已:短短一篇文章,這位叫盧浩的同學,把自己的童年陰影、和諧的鄰里關係、打架的前因後果寫得明明白白。
寫到兩個小流氓跟蹤小學女生時,謝麟婉甚至還讀出了幾分懸疑感。
美中不足的是,這篇作文出現了少量拼寫、語法錯誤,字數也超了些。120詞左右,寫到170詞,放在正規考試中是要扣分的。
感嘆瑕不掩瑜的同時,謝麟婉也在心底暗自為這位盧浩同學感到憂心。
儘管三中高舉「素質教育、全面發展」的大旗,但落實到教學過程中,應試還是最重要的一環。
為了保證儘量拿分,老師們只能打壓學生的創造力,鼓勵他們使用更為保守的公式化模板寫作文。
高一的學弟學妹剛進校不久,也多在初中時就把套路運用得爐火純青。也就偶爾有幾個不拘一格的,比如這個盧浩,還能展現一點個性。
唉,不知道高一(10)班英語老師是誰,只希望盧浩同學的個性不要太快被磨平吧!
意猶未盡,謝麟婉又品了一遍盧浩的文章,這才移開目光,看向最後一篇。
高一(10)班,秦添,頭像是那種扔在高中生堆里就找不出的普通女生。
咦,又是10班?高一年級前四個班是實驗班,10班是什麼,英語特長班?
「過去的夏天,我變成了女鬼。」
這開頭,比前面那個盧浩的更新奇!謝麟婉不禁拍掌叫絕。
原來,這個名叫秦添的學妹,居然利用暑假去遊樂園兼//職。她在鬼屋裡戴著假髮披著白窗簾扮演女鬼,也在甜品店做過奶茶,還在中心商場扮演了好多天的玩偶。
哦?謝麟婉想起,自己在暑假也和朋友去中心商場逛了好幾次,也許合影的某個玩偶,就是這個叫秦添的同學扮演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