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幣翻倍,關稅減半,和親割地。這三個條件,說白了,那就是要錢、要人、要地,而且是獅子大張口,偏找你絕不可能答應的幾個條件。
要錢還好說,歲幣翻倍,對大宋而言,只是一筆小錢而已,當打發要飯的了。可這關稅減半,就是要把大宋養邊的費用連底抄掉。大宋能在宋遼邊境布置重兵,這比關稅可是重中之重,其作用遠不可由歲幣能比擬的。
至於和親,這是對大宋輩分上的欺負。趙禎若嫁公主過去,只能嫁給遼國當今天子,而不能嫁給皇子,否則這和親也就沒意思了。遼宋兩國既是兄弟之國,那兩國君主便是兄弟的輩分。可嫁了女兒之後,還是兄弟,這就太說不過去了。
要一塊土地過去做嫁妝,這更是十分過分的條件。華夏自古便是重農立國,對土地的執念,僅次於傳宗接代了。遼國使臣提出這等刁鑽的條件,這也是市面上那些奸商慣用之伎倆,坐地起價落地還錢,獅子大張口在聲勢上壓倒對手。
陳初六對這些義憤填膺的官員擺了擺手:「不要著急,遼國使臣提什麼條件,也得咱們答應才成。這是做買賣,又不是占山為王攔路打劫,由不得他們說什麼是什麼。本官且問你們,這次一同去與遼國使臣談的人,都有哪些人吶?」
底下的官員略舉了那麼幾位,不是兵部尚書,就是工部侍郎,尚書令、侍中之類的,全都是虛頭巴腦地。這些官員德高望重,在面前這些官眼裡,確實還算那麼回事,可在陳初六看來,這就跟沒去一樣。
但官場上面子還是要的,陳初六對眾人道:「諸位更不用擔心了,這幾位在朝中皆是有名望的老前輩,做事穩妥,定然也不會隨了遼國使臣的願。只不過,遼國使臣提起這些,也許還是有意為之,嫌咱們派的人低了。」
眾人聞言皆是受了點撥一般,紛紛點頭,前一句老前輩是明捧,後一句才是緊要的話。一名青年官員回到:「還是陳學士老成謀國,聽說陳學士在汴京城外,把這遼國使臣的刁難都給破解了,這次談澶淵盟約,也當是陳學士牽頭啊。」
陳初六不置可否,告誡了這些官員幾句,讓他們不要到處胡說,也不要妄加猜測,安心做自己的事便是。
可勸走了他們,陳初六自己卻犯嘀咕了。遼國使臣之中,有鄭弘節、蕭孝友二人,這二人明著是同僚,暗著則是各為其主。
鄭弘節乃是遼國三朝老臣張儉的女婿,又用異獸之事,暗暗地表達了自己是遼興宗的人。蕭孝友則是法天太后的兄弟,不用問也知道,肯定是向著法天太后的。
這兩人來到大宋,都是為了尋求大宋的支持。遼宋二國休戰之後,兩邊百姓互通往來,這其中的利潤,被兩國的利益集團瓜分殆盡。尋求大宋的支持,就是想要大宋配合他們雙方中的一方,把這塊蛋糕分給一人吃。
只要有了大宋的支持,法天太后臨朝執政,就能讓她手握大權,讓蕭家上下連雞犬鴨鵝都享用榮華富貴不盡。掌握財權,才能完全掌握兵權,有了兵權,那法天太后連廢立之事,也可隨意拿出來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