躺着看 > > 宋朝大官人 > 第一千零八十四章 策問為先

第一千零八十四章 策問為先(1 / 2)

說得好!

眾人朝說話的人看了過去,心中暗道好戲開場了,這乃是李若谷,翰林侍讀學士,比陳初六稍低一些,但資歷年份都不知高了多少。李若谷有子名李淑,現已官居樞密直學士了。

李若谷在翰林院,與陳初六關係尚好。平日兩人並無恩怨,但在這件事情上,兩個人則是政見不同了。

他的意思便是,你說詩賦、論、策的順序不對,可自太祖太宗以來,就是這個規矩,朝廷也得到了許多人才,而且是比你陳初六厲害得多的人才。

要是論起來,你陳初六也是這些人教出來的,你現在翻臉不認人,這不正是欺師滅祖?

李若谷一針見血,眾人皆是心道,不愧是老翰林。但陳初六心中卻是笑了,你看到的都是我讓你看到的,破綻自然也是。

這時另外一名翰林學士,也開口道:「詩賦、經義,對錯高下,十分清楚。若以策問為重,則高低對錯難分。明年開春即有禮部試,眼下驟然改制,不僅朝廷考官適應不過來,就連各地考生,也會適應不過來,再說這對陳大人的清名也有貶損。」

一番話下來,比李若谷的稍微溫和了一些,但卻比李若谷的高明了一下。陳初六看了過去,原來是浦城章,當下清流領袖,得罪不得的人物。

李若谷給陳初六戴欺師滅祖的帽子,但卻私心立見。浦城章的幾句話,卻是為公直言,另外還替陳初六在考慮。

以策問為重,如何衡量高低上下?都是紙上談兵,若是二者文采一樣,兩個人的辦法誰更高明?考前突然重新劃重點,考生會不會造反?策問五道,涉及經史子集,還要人情世故,這要求會不會太高了?

朝中擅長策問的,就是你陳初六了,若是這樣改了,豈不是你陳初六說誰寫得好,誰就寫得好?

一石激起千層浪,沒想到剛提出科舉重實務,就連浦城章這等人物,都跳出來唱反調了。雖是意料之外,卻也在情理之中,利益不同嘛。

陳初六不敢硬碰硬,於是道:「浦學士之言,乃是真知灼見,但卻是誤會了。本官以為,祖宗之法設詩賦、論、策三者,乃是將且三者並重。本官只是說先策問而後經義、詩賦,並未說重策問而輕經義、詩賦。有先後之分,而無輕重之別。」

一開始就是詩賦、論、策三者並重,這算是回答了李若谷的祖宗之法不可變,但有先後而無輕重,則是回應了浦城章的話。並非單獨以策問為重,同樣也要衡量詩賦、經義。

李若谷說祖宗之法不可變,可從國朝初立以來,變了好幾次。一開始,殿試只試詩賦各一首,這是繼承唐代重詩賦的取士制度。太平興國三年,加論一篇。

到真宗時,才把策論也提高到十分重要的位置,在這之前,策論只是在禮部試時存在,殿試上根本沒有。

最新小说: 寡夫欲潮 暗恋成真 【gb】动物农场 穿成恶毒主角攻被np强制了怎么办 發家後,你告訴我這是修仙世界 我靠賣椰汁成神了[天災] 欲言难止 喜剧天王 王者恩仇 快穿:神明她又在修羅場當萬人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