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都瞞不過吳先生啊!」陳初六端起茶來,喝了一口,由口入喉,細細品其芳香甘甜,帶茶香從鼻腔中散去,方才又睜開眼睛道:「兩年多沒回汴京了,世間最容易變的,莫過人心,人心最難測的,便是君心。連一封旨意都沒有,也不知那邊是如何了。」
「呵呵,東翁可知這次宋大人高升,而東翁連旨意都沒有的原因是什麼?」
「要誰知道,也就不在這裡唉聲嘆氣了。」陳初六又喝了口茶道:「只是猜了一下,朝中不想讓我升官的,可謂十分之多。興許就是這些人在趙官家面前進獻讒言,又或許趙官家欲提拔我,卻受到十分大的阻力。」
「沒錯沒錯。」吳思農點了點頭道:「固然有人不喜東翁,可阻攔東翁提拔,總要有個由頭,東翁以為,他們借什麼由頭?」
「無非是貪墨罷了……以功抵過……」
「非也,非也。」吳思農笑著答道:「若真是貪墨,那宋大人斷不會升官,而是會被當做替罪羊。」
「吳先生以為呢?」
「在下以為,朝中大臣想要阻攔東翁的提拔,無非只有一條理由。這件事情,前前後後,東翁並無大功啊。」吳思農一句一句分析著:「東翁雖殺了秦九,但卻是過失,既然是過失,便既無過也無功。」
「宋大人沒有大功,身居貳佐,但不畏強權,在東翁出現之前,捨身保護百姓,這乃是大仁之功,也揚了大名。恰逢襲承基空下了一個位子,讓宋大人去頂替,於情於理,都是十分妥切的了。」
「誠然,這是各方利益博弈之後的結果,可若是宋大人沒有本事,沒有名聲,再好的機會,也輪不到他。這便是天數不可測,而人情可獨。東翁的本事已經足了,各方利益也不用講。眼下只需一個引子,便可起到推波助瀾。」
「引子……」陳初六滿臉迷惑:「難道還得給錢?」
「不不不,錢不夠,給天子的錢,便足以讓天子心裡認可東翁。這個引子不是別的,和宋大人一樣,也是需要名聲。」吳思農淡淡地道:「東翁名傳天下,乃是科名、學名,前不久有萬民書送至汴京,這造出了一些聲勢。可還差點……」
陳初六看著吳思農,心裡感到疑惑,這萬民書在古時候,相當於連上半個月的熱搜第一,就這還不算名聲?雖然這萬民書……
想當初,陳初六也知道自己這次闖了禍。便自己暗中派人去碼頭,拿著幾匹布,讓百姓按手印。本來準備給每個百姓發一斗糧食作為酬謝的,但萬人摁了手印之後,卻只發出去百十斗米。大部分百姓不要,這令陳初六頗為感動。
吳思農緩了半晌,故意讓陳初六疑惑著,待喝了三盅茶,方才道:「萬民書這畢竟是百姓上供的東西,天子與士大夫共治天下,百姓的話能有什麼用?還需貴人相助……」
「貴人?」
「貴人已經到了太原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