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風雪,覆蓋了太原府。白雪皚皚,銀裝素裹,江山如此多嬌。
無際的汾水兩岸,空曠無人。而在陽曲城裡、陽曲碼頭和晉陽碼頭,卻是繁華依舊。各家商鋪,都由小廝在外頭掃雪,白天也點燃火紅的燈籠,招攬顧客。
肉香、酒香,飄在街上。稍有餘錢的人,都在街上亂逛。這在別的地方,可不常見。
陳初六來至宋祁住處看望,自他受傷以後,府里的事情,便壓在了陳初六自己肩上。缺了宋祁,還真有些辛苦。
傷筋動骨一百天,宋祁這傷也差不多了。秦九身邊這幾個護衛,本就是天子身邊的近衛,手段十分厲害。放在別處,箭上的毒沒清除,就會一直流血。就算止住血了,一旦感染,就只能等死。
為不讓宋祁感到自己被邊緣化了,陳初六還帶了幾本公文,與他討論之後再與定奪。將這幾件公務議論之後,宋祁問道:「下官不在這些日子,辛苦陳大人分擔了。」
「哪裡說這些,本官不在時,也多有辛苦宋大人。」陳初六笑了笑道:「你且在這裡安心養病,讀書也克制些,不要挑燈夜讀,你我皆不是少年的身體了。」
陳初六這話老氣橫秋,宋祁笑著搖了搖頭,道:「陳大人好像還未到而立之年吧?下官並不擔心這身體,只是擔心朝廷對太原府的處置。」
「這有何擔心的?本官才用擔心,最不用擔心的便是你了。」
「下官也擔心,若是大人被朝廷貶了,士風、民心會不會江河日下。」宋祁苦笑一聲:「下官也藏有私心,心裡總是放心不下。知應是天子心腹、皇親國戚,這件事情不會對你如何。若需有一人拿來當替罪羊,那便是下官了。」
「不會,不會,當今天子以仁德之名盛,子京捨命護百姓。天子不僅不會責怪,還會大加褒獎。」陳初六搖了搖頭:「子京高升之後,本官會被平調到其他州縣,任知州或者知府。本官擔心的是,在太原府經營了這麼久,卻功虧一簣。」
「祁的目光不如知應遠,這半年來,見陽曲百姓,在知應治下已經食飽衣暖。放在別處,堪稱大治,知應官聲,也當垂名千古。但知應卻說功虧一簣,不知知應心裡想要的是哪一番景象?」
「子京可知事功之學?」陳初六問了一句,又回答道:「事功之學的道統,上呈堯、舜、禹、孔子、子貢,下接荀子、留侯、武侯等先聖,陳某所求,便是先聖所求,陳某心裡的景象,便是先聖想要的景象。」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
「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力,惡其不出於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
陳初六將禮運大同篇緩緩讀了出來,宋祁聽之,心中疑惑逐漸消失,卻在消失到了一半的時候,又停住了,他道:「這便是四為句的起源吧?但當今太原府,還稱不上大同麼?」
宋祁是這個時代的人,且是寒門出身,在他眼裡,眼下太原府的百姓,足算得上享福了。若是當年,他也在陳初六手底下當百姓,或許就安心種地,再做點小生意了,想不起發奮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