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大板塊三大專欄,六大板塊各有主編、副編一人,專欄主編是陳初六,各有一名副編,加上劉沆、高陽、徐良駿、何健京,共有二十人在這編輯部。二十人在陳府會揖,又把歐陽修等社副請了過來,濟濟一堂,商議汴京時報的第一刊。
眾人熱熱鬧鬧的交談,歐陽修等人埋頭在應考之上,許久沒出來,對報紙一事,雖有耳聞,但並不知道具體。徐良駿每人發了一份空白的報紙,給大家一講,眾人方才明白,這是要做文教啊!
陳初六緩緩走了進來,坐在上首,底下的人皆是安靜下來了。陳初六先與歐陽修等社副見禮,問候學務如何,隨後又與諸位主編、副編見禮。
禮畢,開口道:「在坐之人,皆是與我志同道合的,近日來,我在朝野之上,倡導事功之學,全賴諸位鼎力相助,方能使得我的主張在朝野有一席之地。在此,陳某向諸位道謝了。」
陳初六起身,向大家長揖,其餘人也不敢坐著,站起身來回揖。等眾人坐下,陳初六又道:「事功之學雖是我的主張,但並非我的私物,此乃天下之公物。就好比山中的美玉,陳某不過借眾人之力,將美玉從山中取出來而已。」
「但再好的美玉,沒有經過雕琢,也只是頑石一塊。即日起,陳某也要借眾人之力,將美玉雕琢好!事功之學到如今,只有我的隻言片語,尚無成規。這汴京時報,便要成為事功之學的口舌,告訴世人什麼是事功!」
陳初六此言一出,大家都是振奮,附耳傾聽,陳初六笑著道:「世人常言,我等書生口頭言事功,實則無半點功勳。蒙趙官家恩賜,論我功績,賜我國士之名,世人不再說我無功績。可諸位,卻是仍然是書生。於是我想,難道書生就不能事功了嗎?」
底下的人都是交頭接耳:「書生能否事功?當然能,可以回鄉教書嘛,教書育人,為聖人傳道,也是事功!」
「不錯,教書育人,便是我等書生事功之道。但教書育人,有開蒙授字,亦有傳道解惑,所育之人,少哉,不足以為世人重視。何況,我等要考取功名,總不能回鄉教書吧?」
眾人笑了笑,陳初六卻又道:「汴京時報,坐不垂堂便能夠教書育人,而且是教化萬民,不止讀書人、就是普通老百姓,也能教化。為何?諸位請看,汴京時報六大板塊。」
「這第一個板塊,乃是時政時事。載朝廷政令一篇,旋即以白話、加史例解之,告訴百姓利弊得失,讓百姓能認同接受。載時事一篇,此時事皆國之大事,如何處受災、科考名次、邊關戰事、汛期將至等等。」
歐陽修聞言笑道:「知應,這板塊不錯,看似是為了普羅大眾,但實際上卻是教導底層百姓。百姓不解朝廷政令,使得地方官吏隨意曲解,若是時報能解之,地方官吏便無法愚弄百姓了。」
陳初六點了點頭:「這第二個板塊,便是古今詩文選,選用古文一篇、時文一篇、古今詩詞各一首,並批語注釋。」
「知應。」李雲平不解地問道:「這古文好選,可批語注釋誰來做?此外,這時文又該如何選用,誰來批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