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東翁賜教。」
「中用之道非新學,而是集眾家之所長,集大成之學。不論是哪種學說,其有用處者,便是中用之道,此乃吾學之本也。」陳初六緩緩說道:「因要采眾家之所長,學問十分雜、博,持吾學者,亦是魚龍混雜,為避免他人的歪理邪說使吾門譽毀,故而吾門要有官媒。」
「官媒?」劉沆、高陽第一次聽到這個詞,不明所以,問道:「敢問東翁,這官媒二字,出自什麼典故?我等才疏學淺,未曾見過。」
陳初六撫掌笑道:「官媒即是官方媒體,這個詞倒是沒什麼典故。《舊唐書》中有言,觀古今用人,必因媒介。媒體便是媒介,媒介一詞的意思是是,雙方發生關係,而媒體便是四為詩社與大眾百姓之間聯繫的樞紐。」
「那官方二字……」
「中用之道不可拘泥,要能縱橫捭闔,為了不走入其他學說沒落的老路,四為詩社作為中用之道傳播的主陣地,不以唯一正統自居,而以官方自居。對內,官方媒體乃是軍中號令,眾人行事以官方媒體為準。對外,便是咱們的口舌,也是咱們帶頭事功的武器。」
劉沆、高陽還是一頭霧水,陳初六便給他們慢慢解釋道:「簡單來說,就是咱們四為詩社的邸報,邸報你們總該知道吧?咱們的邸報,是賣給民眾們閱讀的,裡面涵蓋的東西很多,都是符合咱們主張的。每個月出十次以上……」
陳初六想辦的,正是報紙。報紙的好處多多,比大部頭的著作要容易,也能容納多方面的內容,面對別人的指責,還能在下一期進行還擊。若是大部頭,花二十年時間寫出來,最後無非就是把中用之道闡述清楚,可到了那個時候,世間還記不記得中用之道都兩說。
倒是一個月發行十張的報紙,可以借著陳初六的名氣,拉攏第一批讀者,很快產生影響。接著便可以慢慢闡述中用之道的精髓,同時還能告訴大家如何運用中用之道,更重要的是,這是事功。
不是有人指責光說不練假把式嘛?陳初六就打算在上面實打實的寫一些生活小妙招。
如苦瓜放在毛巾里,解決了夏天大煩惱;保存韭菜的土方法,七天不黃不爛;桃子又澀又硬,用這招兩天變軟甜……
不止局限在小妙招,如何養雞、養豬、尋找山中野味、防騙這些大一點的都可用,總之對普通百姓的生活,要有一定裨益。
往大了一點說,這報紙緊跟朝廷腳步,向百姓解釋朝廷的政令,使得政令更加容易推行。順便倡導倡導公序良俗,宣揚宣揚皇家的恩德,如此便可以說是教化萬方了。教化二字,在親民官眼裡也是極為重要的一個政績。
再往大了說,可以在報紙上刊載古今文選,經史子集皆可以刊載在上面,同時做好注釋,方便學子開拓視野,起到傳道受業解惑的功效。
總的來說,卻還是陳初六最初喊出來的四為句「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聽了陳初六的解釋,劉沆、高陽對這個叫「報紙」和「官媒」的新生事物總算是理解了,他們拱手道:「東翁,剛才所說的那個書坊,正好做過這種事情。」
「哦?他們怎麼做的?」
「平日裡,四為詩社組織寫文評詩,他們便來抄錄,將抄得的詩集文集選出精品,一次印一千份,很快便賣光了。」
「即使如此,應當是有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