趕走了蔡齊,眾人拍手稱快。盧惟孝看著眾人道:「勿再喧譁,安心修《實錄》,明日翰林學士承旨李維、翰林學士晏殊,翰林侍講學士孫奭、知制誥宋綬、度支副使陳堯佐來右文殿視事,爾等好好準備,以備學士詢問。」
「下官明白。」
盧惟孝熟視陳初六一眼道:「那蔡齊你不用放在心上,本官自會處理。你的文風較為清麗,倒不失穩重,學識宏達,老夫自愧不如。」
「學士言重了。」
「不,比朝廷典章,本官年長,不比你差。若是比旁門野集之廣,本官不如你遠矣。修實錄,自當以正典為本,采野風為輔。」盧學士回到,又看著其餘人道:「明日翰林們前來,就由陳修撰領銜修撰接見,如何?」
「這……」陳初六還沒弄清楚,其餘人已經是拱手答道:「盧學士所言甚是,下官等無異議。」
盧學士點點頭,給陳初六拋來一個好好乾的眼神,隨即出去了。
出了大門,盧學士臉上露出一抹後怕之色,心說好你個蔡齊,還敢去惹陳初六,那是我們能惹的?
即便人家有小錯,但卻是皇親……不,但卻是有才之人。恃才傲物,自古大才若怪,本官雖要秉持正氣,但也要愛惜朝廷之才。
唔……盧學士忽然想起什麼,冷哼一聲心說,哼,蔡齊竟敢拿本官當槍使,還好本官識破了,看我如何彈劾你!
屋子裡面,修撰們是圍著陳初六拱手作揖:「恭喜陳修撰,賀喜陳修撰,領銜修撰,可是一件美差。」
「在下不明白,還請前輩們指點。」
「哈哈哈……陳修撰是聰明一世糊塗一時,某才疏學淺,為陳修撰略講一番。」一名修撰道:「領銜修撰,乃是我等右文殿修撰之升官捷徑。」
在士大夫與天子共治天下的宋朝,文官的升遷之路,早已經從科舉的時候便定下了,條條分明。有的人終其一世,也只能在外當官,有的人只需四年便可以登堂入室。
像陳初六剛做的這個領銜修撰,其實並不是一個官,不會加工資,但卻可以陪同上級來訪。對於這些整日埋首抄書的一般官吏來說,最缺的便是在上司面前展現自己的機會。
久而久之,官場上形成了不成文的規定,只有這領銜修撰才能去資善堂。資善堂是太子讀書的地方,當今天子連毛都沒長齊,自然沒太子了,故而資善堂是混資歷的地方。
領銜修撰不定期設置,一般來說是論資排輩的。陳初六這麼一來,實際上是彎道超車或者說搶了別人的位子。但從剛才眾人的反應來看,該安排的已經安排好了,那本來該領銜的人得到了相應的回報。
陳初六看了一眼最年老的修撰,只見他臉上紅光滿面。估計這廝自認這輩子就算去了資善堂也難以升更大的官,索性以此換了肥缺。至於是誰安排的這一切,陳初六也能猜出個大概。
一般去了資善堂,會從說書做起,然後 分別是直講、贊讀、翊善。由於沒有太子,所以三年考滿即可,這就是十二年。期間如果有突出功績,可以加快一些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