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村民還追著問安然啥時候能來呢!看來家家囤積了不少。
回來趕緊吃了一大碗冰草粿,安然在裡面加了醃漬糖青梅汁和蜂蜜調配的水,酸甜冰涼,非常解暑氣。
在幾個人共同努力下,安然家的東西終於被消耗了一大半,林雅琴依依不捨回去了。出來太久不回去不好說,再有最近一直下雨出不去,在家除了吃又沒事。
「等過陣子再來。」安然只好安慰她,林雅琴人還是不錯的,很勤快乾淨,更是煲了一手好湯。這個季節主要是用苦瓜、節瓜、絲瓜煲湯去暑氣。
南方的苦瓜與北方的不同,是短粗的那種,苦味略淡,用來煲鹹菜苦瓜湯、酸菜苦瓜湯、排骨苦瓜湯都很好,據說還能與五花肉一起滷製,這個安然沒嘗試。
林雅琴煲的最多的還是節瓜湯,節瓜很像小冬瓜,但這裡叫節瓜,安然便叫節瓜。節瓜與很多食材都很搭,節瓜肉片、節瓜老鴨魷魚乾、節瓜魚尾、節瓜章魚乾、蛤蜊、瑤柱——,清清爽爽,可口得很。
「我應該知足了!」林雅琴笑著摸摸手裡的錢包,不到一個月,她居然賺到了兩千塊!她只帶一百回去,剩下的按安然說的,存進信用社,鎖進阿爸的箱子。只要她不說沒人知道,這是將來給兒子娶媳婦的錢,她要好好保存。
送走林雅琴,安然又把東西整合了一下,剩下的東西不多了,也就夠徐英和彪子賣十天半月。如果安然再拿出來部分換東西,就真沒剩了。
村里大批量已經換完,零星的偶爾有幾個,不多。安然也不想天天伺候著。她想去大的馬頭看魚貨,只有那裡才能見識更多。
說走就走,安然給彪子和徐英留了十天的貨便帶著美鳳走了,去了大魚港。
這才叫漁港!放眼就是一片大小漁船,趕上漁船回來到岸的魚多的讓你應接不暇。不但有一兩斤的黃牆、換米魚、白花魚、巴浪魚,還有十幾,幾十斤的章魚、魷魚、剝皮魚,鯧魚、木葉鰈魚、大鰻魚、各種石斑魚、大小黃花魚、午魚,甚至還有上百斤罕見的中華馬鮫,大龍躉。
還有那說不上名字的好多雜魚,大的魚幾乎都被運走了,安然跟著搶了一些兩三斤以上的金鯧、銀鯧、斗鯧,按當地諺語,五六月就就是吃馬鮫和鯧魚的季節。這裡說的鯧魚多指銀鯧魚斗鯧,雖然金鯧魚口感略差,但上了四五斤的會好吃很多。這是一位老阿婆說的,她就買了不少金鯧魚,因為便宜,安然也跟著買了一些。
至於馬鮫魚,種類很多,安然經過與資深食客探討和資料查詢,得出藍點馬鮫口味最佳,經濟實惠。尤其七八斤到十幾斤的馬鮫,口感最好。太小的肉嫩,太大的肉柴,總之按老漁民說的選沒錯。
與藍點馬鮫魚很相似的叫斑點馬鮫,「同樣的馬鮫,口味就差多了!買魚一定要會選魚,這種刺鮁口味更差,肉很柴!」老漁民只是一掃便知道魚的品種和好不好吃。
不管好不好吃安然都要親口嘗試一下,別人告訴你的口感只是他個人的口感,安然要親自把握。趕著潮買完魚便找一家飯館讓他們加工,一是就著新鮮嘗,再有也看看當地怎麼做魚。
與店家混熟了安然會被允許帶美鳳去後廚看老闆煮魚,小的飯館都是個人開的,一般都是夫妻檔。
越是新鮮的魚做法越簡單,很多時候就是抹鹽清蒸,或醬油水,煮湯。安然讓他們隨意發揮,只有經常接觸它們的人才懂得怎麼去吃。安然花錢大方,吃的同時也會請教什麼魚好吃等等。
嘗試過多次後,安然得出一個結論,跟著老前輩選魚沒錯!
「這種換米魚和黃腳立味道最好,以前我們就用這種魚換米。」
所以叫換米魚?黃腳立便是北方的加吉魚,安然在老家常吃,前陣子與林雅琴也吃過幾次,感覺沒有北方的味道鮮,肉質緊實,也不知道是不是水域水溫的問題。
大船上的魚個頭大卻都是死的,回來幾乎全是醃製了的。倒是小船上來的魚大多是活魚。安然跟著一群阿婆挑兩種只有巴掌大的小魚。
這魚叫什麼?
「油鰳!沙尖!」
「怎麼吃?」
「油煎、清蒸、煮湯!」
看老阿婆們挑的起勁安然趕緊下手。選好魚去排隊稱重付錢,看看這個村買賣做的!
沙尖細長,銀灰色,按科目劃分屬於鱚科,常棲息在近海沙地,因喜歡鑽沙,也叫鑽沙魚!安然沒想到這麼一條小小的不起眼的魚如此鮮美!做菜的老闆直夸安然有眼光,「這種魚燉湯油煎炊(蒸)都是很好,別人喜歡吃大,我們卻很喜歡這種小魚!」
「就按您說的每種做法都做一下吧!」安然又指著另一種也不大扁平的魚問這種魚怎麼吃好?
「一樣的做法啦!這是油勒!被人一碰身上就起一層油乎乎的東西,所以叫油勒!別看它小,會吃的人才會選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