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父親!」幾個兒子忙應下。
安家人得知安舒信年後要去杭州大多都捨不得,尤其張氏,兒子還那么小就要離開家,她哪裡捨得?安然則想利用時日不多的日子好好鍛鍊她二哥,讓安舒信學會內功入門心法。
陳老頭很失望孫女婿放棄滷肉這一行當,只得多教些字別在外面吃了虧。
大房也不願意安舒信離開,那樣家裡就少了一個得力幫手。
不管各人什麼心思?買賣生意照常做,方子沒賣出去安仁泰卻不想用了,陳克章也是這意思,「我在此方子基礎上略加改動一下,讓驢肉的肉味更醇厚一些。」
怎麼改?安仁泰當然願意,陳克章道:「咱們使用的方子我一直不是很滿意,現在倒是改進方子的好時機。我想將花椒用量減少一些,丁香也減少,增加良姜和香葉的比例。前兩種味道沖,有些搶奪驢肉本身的鮮美,良姜能很好的提香,香葉的香氣更持久,而且味淡不沖。
其實有些香料用新鮮的比乾的效果更好,同樣的方子乾料與鮮料就是兩個味道。以後你們可以試試。味道變化一些更能讓人捉摸不透,但主味最好不變。人們能抓住的味道往往就是主味,主味代表著安家的味道,是要讓人永遠記住的味道。讓人每次品嘗到此味就能想到是安家的驢肉。」
陳克章將這次調配香料做了教學實踐,安家不分老少都跟著看,只是安仁泰沒讓孫女湊上去。唯一例外的就是安然,可能是小,也可能是安然的記憶力好,總之,安然參與了全程。陳老頭將滷水分為:湯底、香料、調味料三部分講解。
「湯底,記住,尤其第一次,如果沒有老湯加入一定要用骨頭熬出湯來做湯底,不然第一鍋肉鮮味不足,因為好東西都融進湯里了!」
陳克章深感時間緊迫,又想趁著安舒信在家多教一些東西,這次過程可謂非常詳細「香料用量與水按一比五十足夠了!多了就過了!調味料中最主要的是鹽!其次是糖色和醬油,要注意,每次下鍋前要將調味料放足!一百斤肉按三斤鹽標準——」
第25章 陳老頭講的很詳細,很辛苦,往往說一會兒歇一會兒。為了不與以前的味道相串,這次安家啟用了一口新鍋,一……
陳老頭講的很詳細,很辛苦,往往說一會兒歇一會兒。為了不與以前的味道相串,這次安家啟用了一口新鍋,一切從頭開始。從湯底的熬煮,到香料的炮製,到調味料的用量,驢肉的下鍋,煮製火候時間掌控等等,陳克章幾乎是手把手在教。
安然一看除了計量上不同,種類與她記憶里的幾乎一樣的了。可能是後來驢肉不行了,在去腥增香上做了改動。
等第一鍋驢肉出鍋時,陳克章已經下不來炕了。陳嘉怡和安舒信天天近身伺候,安仁泰知道他放心不下孫女,感念陳老頭對安家的付出他將兩個兒子叫到陳克章跟前:「老哥哥,我知道你放心不下妞妞,老弟和兩個兒子發誓,我們一定善待妞妞,把她當自己的孩子一樣養大。
今天出鍋的肉賣的很好,你對我們安家有再造之恩,我決定將來給妞妞兩百兩做嫁妝,今日之話絕對作數,炳貴炳緒,你們也做個保證。」
安炳貴安炳緒忙將老爹的話重複一遍,陳克章終於放下心,容色舒緩,當晚與世長辭。
安舒信和陳嘉怡做為陳克章的親人將老人埋葬,安然本以為陳嘉怡會哭上幾天,沒想到小姑娘異常地安靜,仿佛一夜間已經長大。
「小妹,我好像真的感覺到了氣,這是不是練成了?」安舒信每天堅持練功,他相信小妹說的,現實不得不讓他相信。
「你能讓它在經脈中行走不?最後要歸于丹田。」
「可以是可以,就是感覺運行一次下來很累。」安舒信描繪著自己終於練出來的那股氣。
「二哥,你成功了,恭喜你!你就這樣練,那個耍把式的不就是這樣說的嗎?」為了證明安然所傳授的武功是真的,他們幾個孩子還特意請教過一個練氣功賣藝的。那人在得了安然的好處後還真的細細指導了他們幾天。
安舒信很開心,自己這是成功了?「小妹,你說練好了是不是真的刀槍不入?」
「哥,那些江湖騙術你可別信,小心把小命搭去!」安然警告自家二哥,「是吧,妞妞姐?」安然一定要把妞妞拉上。
「嗯,你要聽五妮的,我覺得五妮說的很對,千萬別相信什麼刀槍不入。」妞妞這時候一定要站在安然身邊的,她也怕安舒信出意外。她沒爺爺了,只剩下安舒信了,如果安舒信算她親人的話。功夫主要是保命而不是拼命。
安舒信感受到兩個妹妹的關心,「好吧,我會努力練功夫,也會保護好自己。」
安然冥思苦想弄出一套刀法教給安舒信,出門在外光靠拳腳可不行,安然教安舒信便學,沒有刀,兩人就用一塊木頭做了兩把刀比劃——
越是年根驢肉走的越快,有些人用來送禮走親戚,有些人買了準備待客。安家沒上蒸餃,主要是沒精力。每天要用掉四五頭驢才能供得上買賣,幸好請了幫手,不然一家人根本忙不過來。有了餘慶商號出頭安家算是出名了,不知道餘慶商號的特意跟往來商隊打聽了一下。
這一打聽才知道餘慶商號是新起來的商號,卻是做著朝廷軍隊生意。別的不說,南邊西邊戰事的補給糧草運輸幾乎都被餘慶商號承包著,與各州府巡撫關係都很好。誰這麼不長眼得罪餘慶商號?得了准消息,眾人忙與安家套近乎,連帶著生意也紅火起來,即使方子不改買賣也不會影響到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