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頁(1 / 2)

秦國直到東周初年才獲諸侯名分,而齊、魯等國早在西周初就受封。

春秋初期,中原諸侯會盟時(如葵丘之會)常不邀請秦國。

直到戰國中期,商鞅變法後,秦國成為軍事強國,打得其他國家嗷嗷叫。

即便如此,仍被譏諷為「虎狼之秦」,可見有個好的出身有多重要。

縱觀歷朝歷代,哪位帝王都想求個好名聲。

明成祖朱棣,以藩王身份奪位,上位後一生都在追求得位合法性。

他修《永樂大典》,這可是一本古今奇書,也是史上最大的百科全書。

在十五世紀時,沒有任何國家的百科全書能接近《永樂大典》的規模與深度。

直接吊打其他國家。

說句前無古人,後無來者都不為過。

字數足有3.7億字,很多人對這個數字沒有概念。換算一下,八百字的作文都寫的吭哧癟肚,憋不出來。

3.7億字相當於四十萬多篇八百字作文。

可見規模空前。

收錄範圍之廣,有先秦至明初的八千多種典籍。

涵蓋經史子集、天文地理、醫藥農工、戲劇小說、陰陽占卜等。

可惜的是,此書隨嘉靖帝殉葬,也有可能毀於明末戰火。

總之,正本下落成謎,副本也歷經劫難。

無數人為之扼腕嘆息,若全本尚存,我們對古華夏的認知將徹底改變。

「唉。」

蒙愔喉間溢出一縷嘆息:「若我穿到清兵入關之前就好了。」

到時她肯定想方設法保存此書。

系統冷哼:「明末可沒有你的小狗。」

「也沒有政哥。」

蒙愔立馬改口:「嘿嘿,穿到這裡才是最好的,等政哥一統全球,能編纂無數本嬴政大典。」

系統就知道她會這麼說,狂熱粉就是這樣的。

一說就是偶像最屌,系統覺得嬴政在某些方面確實厲害,但要說到編書……

應該也挺厲害。

他的智商比天才少女相里和都高,也能自學物理化。

這麼一看,只有自家宿主最蠢。

這個想法深深隱藏,它可不敢說出來。

朱棣除了編纂《永樂大典》,還干不少實事。

遷都北京,以「天子守國門」強化統治合法性。

五征漠北,擴大大明版本,用軍功證明他比建文帝更有能力。

恢復科舉,為大明挖掘更多人才。

結果呢,做了那麼多,世人提起朱棣,免不了要說一句「哦,那個篡位的藩王啊,很厲害,很有才,很有手段」。

不管後面怎麼夸,前面總要加「篡位」倆字。

可見名聲的重要性。

除了朱棣,還有唐太宗李世民。

開創貞觀之治,以盛世功績掩蓋奪位污點。

讓史官美化自己,塑造明君形象。

結果呢,殺兄逼父的名聲永遠洗不掉。

宋太宗趙光義,歷史上斧聲燭影之謎,疑似殺兄上位。

後編造金匱之盟,稱太后要求兄終弟及。

滅北漢攻遼,也想用軍功證明自己比趙匡胤更適合當皇帝。

大興文治,塑造文治皇帝的形象。

可世人提起他,免不了要談論弒兄一事。

蒙愔來自千年後,更知曉語言的殺傷力。

第一代楚王也明白這點。

通過神話敘事強化楚國「雖居南蠻,實承華夏正統」的政治合法性。

這在周王室衰微的戰國亂局中,成為楚國抗衡中原諸侯文化歧視的一把利刃。

秦國被貴族瞧不起,出生於西南蠻夷的楚國又能好到哪兒去。

受到的歧視不比秦人少。

這個時候屈原的《離騷》橫空出世。

詩中「駟玉虬以乘鷺」「叩帝閽求宓妃」等詩句,將楚國沅湘流域的巫儺傳統轉化為瑰麗詩境。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成為楚人面對困境時的鞭策。

「雖九死其猶未悔」的決絕,表達出楚人堅韌不屈的品性。

第187章 改版離騷

項羽垓下之圍時吟誦的《垓下歌》,漢初楚地反秦勢力的崛起,皆是《離騷》精神在現實世界的延續。

齊國的稷下學宮曾流傳《離騷》抄本,成為東方六國「楚文化優越論」對抗大秦法家思想的武器。

項羽在江東起兵時,以復《離騷》之治為號召,重整楚地勢力,聯合抗秦。

可見《離騷》對楚人的影響非常大。

最新小说: 撩君 我靠探案延壽系統苟成女帝 完美世界bull;神裔传说 重生之幸福晓晓 大神,要亲亲 三十而婚 战略级幻想症 君主大人的掌心雀 女大学生成人用品店打工记 和將死的龍傲天互換身體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