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自然是。」
有人率先回應。
其餘人也多是點頭。
讀書科舉無非就是為了出人頭地,改換門楣;以及實現自己的遠大抱負。
「再遠大的抱負落實到位,也要拆分為一個個目標。
比如讓百姓吃得飽,穿的暖,有維持生活的土地或活計,有書讀,明事理。
無論實現其中任何一項,便是為國泰民安盡一份自己的力量!
是也不是?」
「是!」
應和的人越來越多。
「一個人即便沒有科舉,但自發去做上述事情,穩民生,開教化,是否能稱之為義舉?」
「是!」
「能!」
雖不整齊,但回答皆是肯定。
書齋外的百姓回答得尤為響亮。
張梓若又問:「若你們有才華、有實力去改善親屬族人的境地,可會對他們的艱難貧苦視而不見?」
「自然不會!」
張梓若:「是不是哪怕沒有做官,哪怕咱們只是普普通通的老百姓,也要對鄉鄰親人伸出援助之手?」
「是!」
震天響的回覆。
見大家都跟著自己的思路走,張梓若沉穩道:
「這便是了。
我既有所學,又見鄉鄰宗族孩子們求學無門,教他們讀書識字,出人頭地,可有錯處?
為我們鄉野孩子找一條出路,為百姓能過上更好的生活,為我們此地的教化出一份力量,又有何錯?
此便不為義舉嗎?」
書齋內的眾人搖頭。
「沒錯!」「是義舉!」
這不僅沒錯,還是好事一樁!是能被傳頌嘉獎的義舉!
之前叫囂得最厲害的小鬍子和青黑眼總覺得哪裡不對,卻說不上來。
即便有人反應過來,自己被張梓若引導了思路和話語,但也不好意思推翻前面的話,自打臉,只得無奈搖頭。
而外面的百姓已經熱熱鬧鬧地說起來了。
「娃娃能讀書識字兒是好事兒哩!將來也能找個好活計!」
「人娘子心善,願意教孩子,作甚要攔著?」
「咸吃蘿蔔淡操心!」
······
于越第一次覺得粗俗的市井俚語聽起來是如此悅耳,忍不住直樂。
他故意提高了聲音,說道:
「夫人高義!您雖一介女子之身,但胸懷志氣無不令人敬佩!我這就讓人回去取我的卷子來!」
他神采飛揚地交代小廝到自己書房,到哪個箱子取什麼卷子來。
書齋內的讀書人們或含笑散去,或默然不語,繼續各讀各書。
掌柜的和書齋夥計疏散人群。
百姓們見無熱鬧可看,也陸續散去。
顧雲淮掩去眸中的驚奇之色,如尋常小孩兒一般亦步亦趨地跟著張梓若。
于越交代了一大通,又怕小廝不夠周到,乾脆讓人把馬車叫來,同張梓若說過後,親自坐車回去取。
張梓若買了書和紙張,領著顧雲淮到書齋外面去等。
須臾,一位老者也跟了出來。
他衣衫洗得發薄,頭髮花白,八字眉低垂,面容蒼老愁苦。
看見張梓若時,面上稍稍平和了些許。
「這位夫人,老朽孫明,聽聞夫人之舉,頗為敬佩。老朽有一些往年考童生的試卷,夫人若是不嫌棄,煩請等上一等,我去取來。」
張梓若心生感激。
「多謝孫老丈。試卷是您的學識心得,您願給予我,我很是感激。不知有什麼可以回報與您?或者,您不嫌棄的話,我願如書籍一般掏錢購買。」
從老者的衣著可見,他生活並不富裕。
張梓若感念他的慷慨之舉,想要拿錢來買,起碼老者也能多個收入。
「你若花錢購買,倒不如買我的。」
一個身著布衣的中年男子從書齋里出來,聽見他們的談話,突然插嘴。
「他考了許多年,從青絲到白頭,連個童生也未考過。而我已是登記在冊的童生,買我的試卷既實惠又有好彩頭!」
「這——」張梓若瞧瞧孫老丈。
孫老丈神色頹然,勉強扯起唇角,「他說的沒錯。」
步履蹣跚地便要離開。
「老丈留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