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跋濬】
拓跋濬為拓跋晃長子,從小深得祖父拓跋燾愛重,常跟隨在太武帝左右,被稱為「世嫡皇孫」。宗愛殺死拓跋余的時候,殿中尚書長孫渴侯與尚書陸麗等人擁立拓跋濬為帝(其實不是高允哦!但是人物太多會昏頭的對不對?)。拓跋濬即皇帝位,大赦天下,改元興安,史稱文成帝。
政治貢獻不多廢話了,不過在他祖父大肆滅佛之後,這位文成皇帝復興佛教,著名的雲岡石窟便是從他開始興建。(我去過!╰(*°▽°*)╯)拓跋燾是其間唯一站立著的一位皇帝佛像,據導遊大人說代表著對他滅佛的贖罪。233……狐狸你慘了幾千年了……
拓跋濬去世時年僅二十六歲。風評不壞,更重要的是,他的皇后馮氏——亦即文明太后——是北魏僅次於孝文帝的重要角色。
【馮氏(文明太后)】
阿雁的小名,大約出於後人杜撰。但是作為北燕王室的後人,馮氏及其後幾位馮姓皇后、皇妃的故事,在宮史中大放異彩。孝文帝的大馮後小馮後,可以yy的話題簡直了!!
馮雁(先這麼叫吧),沒入宮中為奴婢,得到了姑母——太武帝昭儀馮氏——關心和教導,而且居然被當時的皇孫拓跋濬看上了。拓跋濬即位後,馮雁先貴人,後皇后。拓跋濬長子獻文帝拓跋弘母親李氏,被追封皇后,估計也是死於子貴母死的風俗。拓跋弘繼位後,馮雁以嫡皇后而被尊為太后,把持朝政,但在高允的影響下,她吸收漢法、重用漢人、推行漢化,朝野一片欣欣向榮。後來的孝文帝拓跋宏,也是在這樣的影響下,對漢化的推進做出了幾近激烈的改革。
為政,馮雁是個開明的太后,但是感覺她也是個權勢欲很旺盛的女子。拓跋濬在世之初,非常喜歡她,但是到了後期,夫妻卻不太和睦。拓跋濬死時,馮雁蹈火自盡,被左右救下。而其後,她以太后聽政,干預朝政,終於引起了皇帝拓跋弘的不滿。拓跋弘殺死馮雁的親信大臣,而後把皇位傳給長子拓跋宏,退位成為太上皇(感覺裡面有故事對不對?),未過多久,馮雁便下毒殺死了皇帝拓跋弘。
太皇太后馮雁,更加專斷獨行,一次幾乎差點把孝文帝拓跋宏餓死在宮中,還有一次差點把孝文帝打死,但小小年紀就很腹黑的拓跋宏,默默承受,並以他的孝行,終於讓沒有血緣關係的祖母網開一面。馮雁此時年方而立,性致正高,男寵無數,故事和佳話並存。拓跋宏默默地看著,恭敬地遵從著祖母的愛好。在他的婚姻上,也是默默接受祖母的安排——兩個皇后都姓馮啊姓馮,然後呢,一個被稱為馮廢后,一個被稱為馮幽後,這裡的故事狗血有趣得要命,不過兩女的命運大家自己想吧。
【高允】
故事裡把他寫得好心機婊,其實人家是個真正的君子嘛!(晚上不要來打無良作者……)
高允是大難不死必有後福的經典代表。曾經在崔浩國史案中,高允差點被殺,太子拓跋晃相救。後來高允就一直感念太子,太子死後不顧一切在拓跋燾面前大哭,拓跋燾居然被他哭得心軟,情商很高地表示理解。Orz……
誅殺宗愛時,高允又很心機地在背後出謀劃策。後拜中書令、封咸陽公,他歷仕北魏五帝,以太和十一年去世,享年九十八歲!!!!!!!死後追贈為侍中、司空公、冀州刺史、將軍,諡號文。
【古弼】
古弼就沒那麼幸運了。他一輩子的大名都沒有綽號來得聞名遐邇——其實大名也是從綽號來的:頭太尖,像支筆,便被稱作「筆頭」,後來以「筆」為大名,再後來覺得「筆」字不如「弼」字風雅,又改以「弼」字為名。這個始末,○| ̄|_……
拓跋燾很看重古弼,把他稱作「國寶(大熊貓笑了)」,他的著名故事,本文里都寫到了,但是最後扶持拓跋濬登位是我編的。所以拓跋濬對他不好。他繼位後,古弼與張黎因議論不合旨意而獲罪,遭到罷官免職。二人免職之後,有埋怨誹謗的言論,他們的家人上告他們使用巫蠱手法,因此都被處死了。
還有拓跋燾的那些妃子呢??狗血故事是神馬?
對不起,史書無載……從皇后赫連氏起,全部湮沒於歷史的長河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