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共同體的概念絕對不僅僅展示在資產、外形條件及社會支持上,還體現在日復一日的攜手共進中,他希望自己九十九歲的時候還可以握住江書久的手,這是最踏實、最忠誠的願景。
/市井老街與好久不見/
受家庭氛圍影響,江書久從小到大都不太能學會如何給自己放假。由於沒有體驗過慢節奏的生活方式,也就更談不上留戀。而溫敬愷作為講究效率第一名,自然無暇顧盼蟬鳴和綠樹。
出行最後一天的早晨江母撥來電話慰問兩位,得知他們選擇騎行遊覽老城區後衝著電子屏幕豎起了大拇指。
電話掛斷後溫敬愷去準備背包,江書久坐在床邊看了他半晌,做足了心理準備後主動坦白道:「我是個不喜歡做計劃還極容易變卦的人,婚後不敢跟你出遠門也是因為我怕你會對我過分懶散的舉動表現出明顯的不贊同。我不害怕批評,只是比較擔心讓別人失望,一直以來都這樣,你是知道的。」
溫敬愷對她的發怵表示完全理解,而帶著她主動進入塵囂也是存有私心。
舊城區屬於梁城老去的地方,適合騎著單車體驗一衰一榮,他想在悠閒的小巷裡讓江書久切實體會到自己並非時時刻刻都會數分秒。
這是一場為期半天的散步藝術節,江書久樂意奉陪。而她也清楚自己陪伴溫敬愷掃到單車意味著她不僅僅要在老城區買到當地餡餅、喝到特色湯、聞到獨屬於梁城的味道,還要交付一段晚餐給一家子陌生人。
黎清博是溫敬愷大學時期的室友,他出生於省城,父母都供職於稅務,由於兩人工作較忙,外公外婆家才是黎清博童年時期的常住地,他對這座小城情意頗深,大學畢業後毅然決然回到故土工作,並將餘生與這個地方綁定在一起。
去黎清博家的路上他邊開車邊向江書久和溫敬愷介紹周邊的設施,值得一提的是他上任後大刀闊斧進行改革,他大方地向兩人坦明現今梁城的城市職能在往旅居康養的方向上攏靠。
后座的夫妻兩個對政/治毫無見解,只能受教。
談到熟悉的領域黎先生有許多話要講,他中途從後視鏡看了他們兩個一眼,倏然想到什麼似的,切斷話題轉言道:「很奇妙,不知道當年溫敬愷為我和我當時的女朋友搬過多少次旅行箱,這次終於輪到我招待你們了。」
江書久悄悄瞥了一眼溫敬愷,他一臉無辜,面向好友倒是坦坦蕩蕩:「這些小事你還記得啊。」
黎清博回他:「當然記得,你在學習上戰績累累,外表又出色拔群,大一剛開始我還以為你會是桀驁不馴的富家子弟,人人都要圍你轉的那種,時間久了反而覺得你脾氣挺好,印象深刻的是你每次去上雙學位的課都會早起二十分鐘用來挑選衣服,我們都覺得你很會用臉,遠比計科院其餘的格子衫兄弟強多了,理解理解,商科嘛,就是要光鮮。」
溫敬愷壓根沒想到室友會從這個角度猝不及防給他一記,而從第三者角度聽到對溫敬愷的讚揚對江書久來說是一種截然不同的感受,她好笑地看了旁邊人一眼,替他接下這句話,並認同黎先生的觀點。
進而她藉此機會補充道:「溫先生每天都有好好打扮,他的確是很講究很有腔調的一個人。」
黎先生家位於新城區,是普普通通的高層,他忘記帶門禁卡,他太太通過通話器開的門。
上樓後四人在餐廳里度過了一個難忘的午後,餐畢房女士陪客人坐在客廳看了一會兒電視,黎清博洗完碗後溫敬愷和江書久主動提出離開,主人客套地說歡迎下次再來,但他們誰都知道下次很難再有。
從小區里出來時天色已晚,江書久拍了拍溫敬愷,問他今天開不開心。他輕輕點頭,說自己很滿足,這頓晚餐美味愉快,是梁城限定。
這就夠了。好朋友是有保質期的,尤其是對於在交友上不聰明的小孩,對他們來說陳舊的關係不被遺忘已經是難得。
最起碼彼此都真切而悄然地存在於對方的青春回憶里,哪怕他的各種行為對你不會再產生什麼實質性的影響,可這種普通的羈絆也已經是世間最最好。
溫敬愷並未惆悵。人所能握在手裡的持久的關係絕對不會太多,他早就明白過程比結果重要且有意義得多,能把握住每一步就是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