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肆掠,異化的人類和動物喪屍都很多,卻沒有影響到氣候。
四季變化如常,倖存者們在陸續聚集到各個避難基地後慢慢地也適應了災難後的環境,重新過上了比較規律的生活。
起初還有些小的基地在河心島基地附近發展,可惜隨著時日的推移,能找到的物資開始越來越少。
時間一長,這些小基地就沒辦法生存了。
兩相比較之下,早有先見之明圈地自給自足的河心島基地成員越來越多,生活水平卻沒有下降。
基地里的物價幾乎沒有變化,食堂,醫院,護衛隊,探險隊等全都掌握在基地高層手裡,甚至還在基地穩定下來後重新把學校制度也恢復了,適齡未成年都可以得到相應的基礎教育。
而這時候,距離災難大面積爆發也不過才過去了半年而已。
秋日的冷風中,河心島基地僅剩的幾棵高大的綠植也黃了葉,領了清潔工活計的基地成員拿著掃帚勤勤懇懇地掃到一邊。
得益於聶崢的提議,他們早在夏天就把太陽能板安裝覆蓋了整個基地,連唐黎所在的洛水鎮種植區小屋都沒落下,一整個夏天,儘管電力不高,還是能勉強維持基地的空調運行。
冬天來臨,太陽能板的效率就不那麼高了。
探險小隊搜索到一批小型的火爐子,放在基地的雜貨店,供成員們用貢獻積分購買。
這爐子不論是燒柴還是燒煤都可以。
探險小隊能運回基地的煤到底不算多,因此基地又多了些營生。
有些手裡沒活兒的人會趁著唐黎的種植區招募人手時報名,幹完農活兒的自由時間上山撿柴砍樹,然後弄到那些廠房裡避雨風乾。
攢下來的柴火無論是自己用還是賣給別人都不虧。
唐黎對此睜隻眼閉隻眼。
只要招募來的人不偷懶不耍滑把該乾的活兒幹完,他們自己做點別的改善生活,她不會說什麼。
大家都願意用自己的勞動成果叫日子過得好些,這無可指摘。
剛入冬,第一場雪就落了下來。
河心島基地的人這時也突破了六百大關,凌初夏覺得剩下幾年達到一千人毫不費力,也沒開始那些日子那麼關注人數了。
注意力都放在如何繼續改善基地居住環境上。
海城附近最大的官方基地的人數都已經突破五十萬,人多事兒也多,大環境自然比不上河心島基地。
凌初夏覺得這次自己只是要弄個小型避難所,以後說不定會升級。
她也很關注其他基地,看看能不能取點經。
初雪落了四天,並沒有積雪,但路況不是很好,唐黎估摸著基地的存糧差不多了,加入了這一次的送菜隊伍,準備回河心島基地看看。
她照舊準備了一堆豐厚的物資,準備偷偷塞給教授專家組開小灶。
這次她得到個好的消息。
科研小隊真的從燈芯蘭植物里提取到一種特殊元素,而這種元素對於狂化病毒的抗體有很積極的促進作用。
唐黎知道血清的誕生可能不是那麼容易。
但能意外從一株誰也沒看在眼裡的雜草植物上取得突破,她還是覺得很神奇。
好在這樣的機緣下,血清大概真的迎來了問世的曙光。
第56章
喪屍爆發的第四年, 夏。
全世界建起的人類基地如星星之火,在年復一年地艱難求存中漸漸發展起來,並重新恢復了相當一部分末日前的社會功能。
Z國境內最大的官方基地共有11個, 收留了災難末日後八成的倖存者。
海城基地是全國發展得最好,也是倖存者最多的基地之一。
從各大基地重新修復的高速公路和高速列車兩旁都豎立起高聳的圍牆, 防止喪屍誤入和別有用心的流竄盜匪搞破壞。
數輛高速列車從全國各地奔向海城基地, 再轉道高速公路前往桔子洲基地。
這裡是名氣最大,福利最好,設施最完備的民間基地。
過去的四年多時間,凌初夏沒有在一千人數量達到後就擺爛對待,而是繼續兢兢業業地將基地擴大,內外形成完整的制度體系,也從當初的一言堂逐漸進化成民意表決的模式。
及至如今,桔子洲基地的常駐人口已突破十萬。
比某些官方基地人口都多。
就河心島這麼點地盤肯定是早就不夠用了的,基地勢力以河心島為中心,向四周輻射擴張,原有的住宅區,商業區,工業區等等,全部整修過。
那些經歷四年風霜的建築物容納了絕大部分基地的成員。
而能在河心島住的基本都是基地核心高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