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對於韓時遇來說只是個插曲,他的生活重心依舊是讀書,寫書則都是讀書累了的時候換腦子時乾的。
讀書不知時,時間忽忽,很快便過去了半個月,韓時遇準備去書店結算上個月的稿酬之前終於收到了家信,看完之後眉頭不由得緊緊的皺了起來。
第34章
家里的來信,自然不會跟他說一些糟心事,報的都是平安,問的也是他一路可安泰,在府學如何,冷不冷,餓不餓之類的,最後才說了一件事,那便是李江南買了兩台打穀機的事情。
在家信中,她們只說是文秀清和韓時萱去縣城接繡活的時候,偶遇了李江南,對方護送她們回家,而後聽說了打穀機,留宿韓老爺子家里,見到了打穀機之後便大感興趣,當即買了兩台打穀機,後來李江南還幫他們宣傳,讓他們又賣出去了兩台,賺了不少錢呢。
這本是喜事,可韓時遇卻看得很違和。
比如,為何李江南突然間要護送她們姑嫂回村?
韓時遇不相信這裡面沒有事情,畢竟李張氏這些年來欺辱韓張氏,導致兩家關係很是惡劣,便連兩家的子女也並沒有太深的交情,李江南不可能會無緣無故的送文秀清姑嫂倆回家的,定然是她們在縣城發生了什麼事。
會發生什麼事呢?
韓時遇想到文秀清和韓時萱都是年輕女子,特別是韓時萱,正是豆蔻年華,猶如初綻玫瑰正露嬌艷,很容易被那些好色之徒盯上。
……
想到這裡韓時遇眉頭皺得更緊了。
她們不會是真的遇到了這樣的事情吧?
正是因為她們在縣城遇上了麻煩,恰被李江南遇到,李江南幫了她們,才會護送她們回去。
如此一切便都說得通。
不對。
依舊不對勁。
李家跟韓家關係並不好,李江南和李眉跟他和韓時萱兄妹感情更是一般,便是李江南正好碰上這姑嫂二人遇險,礙於親戚情分不得不出手,但以他們之間的交情,不至於讓他親自護送這姑嫂二人回家。
要知道從縣城回到鳳溪村路程可不遠,便是馬車也要走將近三個時辰呢。
像文秀清他們之所以會走那麼遠的路程去縣城,只是因為縣城的繡樓能給得起更高的價格,她們能賺到更多的銀錢,而且文秀清的繡工不錯,一般接的活計都是比較大的活計,一個便要做大半個月,一次接三四個活計回來,能幹兩個月,久了一點的要做三四個月,算下來一年也就走個四五趟而已,不算頻繁。
如此她們方肯走這麼遠的路程奔波來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