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書學校是什麼學校?教書的還用的著學麼?」
「那肯定啊,咱們村那麼多讀了半吊子書的,也開不了館。聽說在這裡再讀三年書,就能開館教書,朝廷給錢糧養著。」
「哦……話說還是這讀書好,讀半吊子也好啊……」
「也不一定,這群半吊子的老書生,平日裡也就幫人寫寫字。整身的酸氣,比俺家裡酸菜缸都酸,而且一個個都是單身漢,這日子跟你換,你換麼?」
「不換,不換,俺可有四個孩子,日子苦是苦了點,可說什麼也不和他換。」
這些百姓議論紛紛,都往一個方向跑去。陳初六回頭看看眾人,笑道:「這才叫機緣巧合啊,既然李學士的學校要開學了,咱們一起去捧捧場?」
高陽、劉沆、陳長水加上護衛們,皆是叫好。於是乎,眾人跟著這些村民百姓,來到了一座舊廟之中。
這座舊廟,並非孔廟,而是一座佛廟,牆上還隱隱有個佛字。只不過風吹雨打去,僧也走了,廟也破了,修繕一番,才用作學校的。這等古廟作為學校,算得上十分不錯。
古廟大門緊閉,但外面已是站了一群百姓,手裡拿著口袋和竹升。這時候日頭高照,正是熱的時候,百姓個個喘著粗氣,大汗淋漓。
這一吊錢一斗米,可比他們在地里勞作一天要值多了。眼下這時候,地里也沒多少事情可做。來這裡領了錢米,就能給孩子吃的粥里,少放一碗水,多撒幾粒米了。想到孩子,百姓們還是擦擦汗站在了這裡。
陳初六揮了揮手,對那些護衛道:「你們去四周轉轉,找個陰涼之地。或者牽著馬去前面探探路,找個有茶喝的地方,用教你們的辦法,做點冰紅茶。」
護衛們拱手離開,便只剩下了陳初六、劉沆、高陽與陳長水四個人,穿著看得出是書生模樣。在這時,大門吱呀一聲,出來兩位年紀頗大的書生。兩人在門口,相互做了一個請的姿勢:
「年兄請……」
「哎,年弟先請。」
「長者先幼者後,年兄先請。」
「賢不讓愚,年弟先請。」
「先進於禮樂,君子也,年兄先請……」
「……」
這兩人來來回回,搜腸刮肚,把自己這些客氣話全掏了出來,說相聲似的互捧拉這麼一段,年長那位才拍板,道:「一起一起,不分先後。」
「唔,年兄,弟我這可就冒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