貢院之中,臨近考試的前一晚。陳初六在外頭議完最後一個章程,回房歇息,剛躺在床上,卻覺得被子裡有異物。拿出來一看,竟是一封信。
陳初六翻身而起,左右看看,沒有任何別的痕跡。明日就要開考了,今夜送來一封信,看都不用看,便知道上面寫的什麼了。
但陳初六還是打開一看,只見上面寫了籍貫姓名,卻沒有別的條件。能在這個時候將信送來的,肯定本事不小,他可能以為根本不用提條件。
這封信應當如何處理,這貢院之中,每日都有人打掃。哪怕是點燈燒了,也會留下灰燼,必會被人發現。陳初六嘆了口氣,這還頗有些麻煩。
一夜少眠,陳初六在床上翻來覆去的睡不著覺。當年參加科舉時,也沒有這樣過,反而成了考官之後,有些心懷畏懼了。
一勾一點,便可以定奪別人的一生。若是錯了一點,就讓沒有真才實學的人走入朝廷,擠走那些有真才實學的。有的寒門士子,可能終身只能如今考一次,在此之後,就不得不尋一份工作養家餬口。
次日天光微亮,陳初六腦袋昏昏沉沉,拿涼水洗了把臉,這才清醒了一些,來到了明遠樓。
明遠樓有三層高,四方形,四面皆窗,站在樓頂,可俯瞰全場,故而為監臨、監視考場之處。在明遠樓東西兩側,便是布滿了號舍。
號舍之間,擺了許多大水缸,以防起火。進入貢院的大門處,兩側有蓄水池,下雨時可以防止考場內澇。每次開考之時,都有士子爭相擠入考場掉入水池中淹死。
在貢院之後,有一座橋,便是飛虹橋。這是考試和閱卷的分界點,兩旁雕著大字,一路連科,青雲直上。
走過飛虹橋,便是至公堂,一路上掛著八面旗幟:明經進士、為國求賢、青雲直上、天開文運、連中三元、指日高升、鵬程萬里、狀元及第。
來到明遠樓上,浦城章、晏殊早已到了,其餘考官,也正在陸陸續續趕來。見了面之後,皆是笑道:「看來知應也沒睡好。」
陳初六看著大家都掛著黑眼圈,不由笑了出來:「為國舉賢,上不負天恩,下不負眾望,實為難矣。」
晏殊點了點頭:「知應這是頭次主考,睡不著也無妨。這幾日不看卷,過幾日才看卷,那時便習慣了。」
浦城章看著湧入門中的士子,嘆氣道:「想起當年讀書應試之艱難,本官多想將這些人全取了,可惜若是全取了,就辜負了那些真正發奮的讀書人。」
接著浦城章又道:「這座樓叫明遠樓,看卷的樓叫至公堂,知應可知道這兩個名字出自何典故?」
眾考官都是看向陳初六,只見陳初六沉吟片刻,笑道:「明遠一詞,出自晉書,賈充傳,所謂雅量弘高,達見明遠,武有折衝之威,文懷經國之慮,信結人心,名震域外。至公出自呂氏春秋,湯立為天下,夏民大說,如得慈親,朝不易位,農不去疇,商不變肆,此為至公。」
晏殊點了點頭,陳初六這兩個答案,其實不對,但答出這兩句話來,肯定是知道真正答案的,只是不願搶風頭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