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弈。
陳初六這個例子,令宋綬茅塞頓開。朝局已經亂了,傷其十指不如斷其一指,只有除掉幾個大勢力的人,才能重新穩下來。
李迪已然入京,他正式進入政事堂之後,就是一股新生勢力。是宋綬聯合李迪擊倒李諮,還是李諮聯合李迪擊倒宋綬,這便是博弈。誰先動手,誰就能贏。
「知應,若是本相除掉李諮,這個相位能保得住嗎?退而求其次,本相的名位保得住嗎?」
「下官不敢保證什麼,但天理昭昭。若宋相撥亂反正,這是建功,若宋相積非成是,這就是自絕於朝廷,自絕於天下。」陳初六說到這裡,又道:「下官與李復古頗有些交情,與陳希元、王子正的關係也不錯,到時候總可以替宋相說話的。」
「唔……」宋綬沉著臉,又問道:「本相與李迪、陳堯佐之間,也沒有深仇大恨,他們為何要害本相呢?」
「呂相被罷之後,宋相由次相升首相,李杜拜次相卻不得入京,次相一位虛懸。宋相治學無出其右,可為政嘛,下官直言,不如呂相遠矣。呂相在時,亦無法調和李諮、馬解林之爭,眼下呂相走了,宋相更是沒辦法。」
「表面上是宋相為首相,但宋相事事都要靠李諮,故而實際上,乃是李諮掌握了大權。李復古、陳希元等人,並非與宋相有隔閡,而是不願看到李諮權傾朝野。宋相明鑑,看下官說的是不是這個道理。」
宋綬笑了起來:「他們不願看到李諮掌權,難道就願看到本相掌權?若本相對李諮落井下石,下一個名敗身裂的,不就是本相了?」
陳初六搖頭道:「宋相乃是呂相推薦的首相人選,陳希元、李復古等人,希望穩定朝局,那就必然先要蕭規曹隨,不會大舉反對呂相,宋相之相位、名位,暫時可保無憂。何況宋相不動李諮,那李諮就不會落井下石了嘛?」
「宋相乃是老臣,應戒之在得了。王曾、馮拯在時,馮拯也尊為首相,但處事皆由王曾,至今還有人稱讚這一段故事。宋相應當也知道吧?」
宋綬沉思了起來,他的確想做一番事業,可他也清楚自己沒有那個金剛鑽,也攬不了這個瓷器活。若是能效馮、王二人的故事,到時候也是傳為美談。
何必人心不足蛇吞象呢?
宋綬這時點頭道:「陳學士數年之內,拜為內相,果然都是真本事。」
陳初六拱手道:「下官這點淺知薄見,能為宋相出一點主意,不勝榮幸。宋相眼下應當做的,就是率先迎李迪入政事堂為相,讓朝廷上下,看看宋相的決心。」
宋綬點了點頭,這時陳初六又道:「宋相,下官有一個好友,名叫范仲淹。因勸陛下收回廢后之命,被貶知睦州。」
這話一出,宋綬立即明白了,陳初六來出這個主意,並不是白出的。不過,聽了這個要求之後,宋綬反而放心了。官做到這一步,早就知道天下沒有白賺的便宜,陳初六肯出這個價,自然賣的就是好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