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風雲而縱橫四海!」李迪念著這句話,連連稱讚,心中沉寂多年的志向,又重新燃了起來,想了片刻,問道:「敢問知應,這風雲該如何造得?」
「文以載道嘛……」陳初六笑了笑,李迪長子,便立即將紙筆拿了過來,不到盞茶功夫,一篇文章寫了下來。
「這是一篇與民同樂的文章,若是三月之內,風調雨順,就可以拿出去,若是三月之內,出了什麼天災人禍,李大人就只能用別的辦法了。」
「有此文章,大事可定矣!」李迪笑了笑。
大雨連下了幾天,陳初六一行在河南府多呆了幾天。在這裡領略一番當地風土人情,同時將太原府的成功經驗,告訴給李迪。
數日之後,便重新啟程回汴京。順流而下,過了一個叫孤柏嶺的地方,便到了河陽,河陽縣乃是重鎮。這裡有個「汴口」,乃是從黃河引水到汴河的口子,黃河上想要入京的船,便都要通過這裡進入。
從汴口到汴京,這裡是人工挖掘出來的渠道,故而這一段叫汴渠。到了汴京之後再往外流的,乃是古汴河,那一段才叫汴水。
汴渠最窄之地,都有五丈之寬,但繁忙時節,還是經常有船相撞,堵在河中,從另外一方面,也足見汴梁城四周水運之發達。
陳初六的船駛到汴口,靠邊停了下來。其實這裡還離汴口足有五六里,但前面皆是停下來的船隻,浩浩蕩蕩,望不見邊際。前面的船隻,船夫早已酣睡起來,此起彼伏的鼾聲,告訴陳初六這次「堵船」,絕不是件簡單的事情。
多日趕路,他還受得了,可孩子還小,若困在這船上幾天,必定又會大哭大鬧。豈有父親不疼孩子的,陳初六走到甲板上,朝旁邊一艘烏篷船,問道:「船老大,在下急著入京,不知這船要堵到什麼時候?」
那船老大眼睛斜著一瞥,看到是官船,立馬肅然起敬,站起來回道:「下了大雨,黃河漲水,汴口關了閘門。汴京地勢低,不能讓這水全到汴河裡頭去了,不然淹了天家,這管汴口的官員,全要殺頭。」
「原來是這樣,這要等到幾時去?!」
「老爺,平日裡最多等半天,就能過汴口。可現在漲了大水,汴口每日只開閘放五百條船,咱們這沒錢沒勢的民船,只有等到老天開眼,水位降了,恐怕才能進去。不過您這是官船,興許能快一些。要不轉旱路,走三五日,就能到汴京。」
陳初六看了看岸上,也是濕漉漉的,偶爾還下小雨,船上這麼多人,上岸麻煩更多。黃河還是很寬敞的,河裡停的船,都是靠邊停著,一來是不費力,二來若誰敢亂停,被巡河的兵丁抓到了,沒錢給他們的話,船都給你鑿沉了。
河中的確有許多小舸,來來回回的穿梭,速度很快,那便是巡河的兵丁。旁邊那艘船的船老大,這時又道:「老爺,你們是官船,不用在這裡等著的,直接開到前面去,專有官船等候的地方,那些兵丁不會攔。」
陳初六點了點頭,從懷中掏出一錠碎銀子,扔到船老大手裡,又回頭道:「黑子,告訴船夫開船,從河中繞過去。」
船夫得令,撐起槳來,高喝道:「開船嘍!慢轉舵!」
這一聲高喝,相當於起步之前鳴笛一聲,提醒前後船隻,這裡有船開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