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管整頓河務,各州縣聽其調遣,路府各司桴鼓相應,全力配合。宣旨之後,滿堂寂靜。
「臣陳初六領旨。」陳初六接過聖旨之後,四周的人,方才從驚訝中回過神來,他們腦海還在急速運轉,陳初六今後在河東府排在第幾?
陳初六也有些驚訝,這聖旨上沒有將整頓河務的事情,交給陳知府,而是交給了陳總督,這有何不同呢?
知府說到底是個文官,總督卻算得上武官。文官任免,天子須與吏部商議,牽涉的利益十分廣,可武官任免的權力,卻牢牢握在天子手中!再大膽的文官,也不敢貿然伸手軍國大事,對武官任免嘰嘰歪歪。
趙禎正是想到了這一點,便用這總督來替代知府。其次,這河東路兵馬轉運總督的前身,乃是河東路兵馬總管,這算半個路一級的職位。
朝廷將整頓河務劃給了總督府之後,這搖身一變,就足以和漕、帥、憲、倉諸司平起平坐。陳初六不僅可以調動各州縣原來專管河務的人,還能調動河東路這些駐軍來參與治河。
陳初六想明白了這兩點,忽然意識到,自己這個身份,與後世明清兩代的河道總督有些類似。
河道總督有多牛?
河道總督的,加兵部侍郎右副都御史銜,其下屬官員,有文有武。文職有道員、同知、通判及州縣官,武職有河標副將、河營參將、守備、千總、把總等。
官居正二品,江南一人,駐淮安清江浦;山東、河南一人,駐濟寧;直隸一人,以總督兼任。
全天下只有三個!
宣旨之後,陳初六在河東路的權勢。足以和其他四司平起平坐,甚至要比倉庫保管員頭頭的倉司還要高半截。陳初六忽然感受到身旁的人,喘氣的聲音變得急促了不少。
「下官屯留知縣廣敏學恭喜陳大人!」
「哎呀呀,下官黎城縣知縣冀安寧賀喜陳大人,青雲直上!」
「下官遼州通判……」
周圍的人,皆是圍攏了過來,敬酒的敬酒,祝賀的祝賀,語氣里透著真切和諂媚,無不搜腸刮肚,把誇人的話抖了出來。
俞高宜亦是上前一步,拱手道:「陳知府德才兼備,朝廷責成陳知府總管整頓河務,乃是知人善用。本官心底也早就這麼想了,那個能服眾的人,舍陳知府其誰呢?」
眾人汗顏,論及說假話的能力誰最強,也是舍你俞高宜其誰了。俞高宜丟了大臉,現在能表現得一點不滿都沒有,倒也是十分難得,不愧他的官能做到這一步。
陳初六回謝過了眾人,不動聲色將之前議定的事情全部否掉了,告訴大家眾人,改日再從長計議。這些人帶著艷羨之色,便紛紛離開了。俞高宜找了個藉口,帶著他那龐大的後勤服務團,也是匆匆離開。
天色不早了,榆社知縣安排陳初六與陳堯佐住下。二人喝茶敘舊一番,陳初六忽然奇怪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