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利監是做什麼的,為何需要這麼多石炭?」
「駙馬不知,本府西北有一州,名曰嵐州,其鐵礦頗豐。本府控帶山河,為河東之根本,本府物產還算豐富,其中石炭遍地都是。因此石炭、鐵都十分便宜,因而永利監是朝廷煉鐵重地所在。」張秉淡淡地回道。
「原來如此,那掘石炭為生的人,定然不少。可為何,朝廷不開辦自己的石炭場,招募白役掘炭呢?這樣可以省下許多錢。」
「朝廷未有此規制,招募白役,必然又要添皂吏,添了皂吏,又得派官員兼管。層層摞摞下來,省下來的錢,還不如花出去的。駙馬也知道,那群白役,也不是什麼良善之輩,倒不如索性讓百姓掘炭,送來永利監。」
「太尊想要下官如何對這些百姓徵稅?」
「唔……既是買賣,就得按商稅來收。凡過稅,每關值百抽二;凡住稅,值百抽三。具體徵收多少,如何徵收,請駙馬自行定奪。本官為駙馬撥吏二名、白役二十、弓手二十,衙門一間,地址由駙馬擬定。若離曲陽甚遠,駙馬就不必每日前來參加 府里會揖了。」張秉說完,看著陳初六,坐等他的反應。
「讓,讓下官想想。」陳初六低著腦袋,心說這張秉果然沒懷好意,現在就想將他趕出府衙,跑到外面收稅去。這稅,還是個難收上來的。以張秉這等嚴酷之人,這麼久都沒能收上來,陳初六憑著幾十號人,能收上來?到時候收不上來,張秉就有了口實,讓陳初六再也不管事,徹底析出權力層。
但這卻是一個絕妙的機會,石炭行業,看樣子是爛攤子。掘炭的人,流動性很大,可能只是為了果腹,不得不掘炭。收不上稅,意味著這個行業內部,沒有形成體系。陳初六可以接著徵稅的名頭,逐步開張自己想做的事情。
風險與機會並存。
想了片刻,陳初六抬頭道:「曾有先哲教導下官,事功當從小事做起,這個徵稅官,下官應下了。」
張秉大喜道:「好!不愧是名滿天下的四為公,這等魄力,著實令人欽佩。本官這就開具文書,讓駙馬判太原府石炭監務,開衙,設吏二人、白役二十,配弓手二十。駙馬,你還有什麼想要的,儘管道來。」
「太尊,下官初除實職,恐準備不足。下官斗膽,請太尊稍緩幾日,令本官調查 一番,在建衙門不遲。」
「不,刻不容緩。」張秉生怕陳初六後悔:「這公文早早開具無妨,駙馬可以稍緩上任,上任之後,只需五日一次,前來大議即可。」
陳初六看張秉這嘴臉,知道他恨不得現在就講自己趕出去,只要公文一下,他就得走馬上任,拖延久了,就是自找沒趣,授人以柄。
張秉轉身到後堂,頃刻又出來了,手中拿著公文道:「駙馬,即日起,你便是判石炭監務了。待會兒周知府縣各級,配合駙馬處置石炭稅務一事。」
陳初六被張秉這一套,弄得一愣一愣的,這公文是昨天夜裡就寫好了的吧?眼下這情況,陳初六不好拒絕了,雙手捧下文書,道:「謝太尊提攜。」
張秉眼睛眯了眯,拈鬚道:「這件事情,乃是本官讓駙馬練練手的,本無意讓駙馬做出多大的功績。但駙馬可是名士,做了這監務,別人可都盯著,故而本官給駙馬定個數目。本府共有十縣三寨,共有五個縣產石炭。不要多了,駙馬每個月收上來五百貫錢,如何?」
「五百貫……這有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