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被擼光之前,陳初六是太子府少詹事,權知昭文館直館,正六品,往前一步,就夠穿緋袍的了。按官場慣例,京官外放,都要提級。比如御史若是外放為官,能一口氣升七級,但這連升七級,卻許多人不願意。御史外放為地方官,就難稱清貴,連升七級,勢減萬分。
陳初六現在正六品,如若外放,肯定也會升官。但這升官,多半體現在階官上,提薪降職。至於職位,也不會太低。畢竟是要去當臥底,是要暗中調查倪正祥一案,如果職位太低,就沒有意義。
軍事、經濟、政治三者皆重者為「府」,軍事要地為「軍」,冶鐵、製鹽等經濟衝要為「監」,其餘為「州」。太原府,知府以下,設簽書判官、節度判官,兩個判官是相當於是朝廷的監控,知府下令,必須要與兩名判官同屬。上州設兩名,中州只設簽書判官,下州不設,如果武官任知州,再小的州也設判官。
還有節度推官、觀察推官,佐權知行府事理行府事務,相當於是知府的秘書辦公室主任,比判官要低一等。再往下,就是錄事參軍、司戶參軍、司理參軍、司法參軍等等,再往下就是知縣、縣丞、縣尉等等。
要想讓陳初六能做好臥底,至少不能比推官要低,錄事參軍以下,只有建議權。知縣雖然是一縣之長,但對太原府這麼大的事情,只能有一孔之見,幫不上忙。如果往高了去,就得是推官、判官,可這一來,很容易讓人看出端倪來。
只見太后淡淡地道:「陳初六,你就去太原府,任少尹如何?」
少尹?那可是正五品呀!
從官位上來說,知府上面,還有府尹、大都督、節度使等官,但這些都是榮銜,由親王或者達成遙領。先前賣官的楊賜,就是應天府府尹,由於知府被罷官,他才有機會掌握實權。大都督和節度使也是沒有實權的,親王遙領叫都督,庶姓遙領則稱節度使。
在這些沒有實權的官位裡面,府尹還算是有實權的。比如楊賜,他能在應天府作威作福,就是靠手中的權力。但凡知府要上奏下行,都得讓府尹知道知道。一旦知府不在,又沒有旨意另外委派代管,那府尹就能名正言順暫時接管,直到知府回來。
那麼少尹呢?掌貳府事,為副留守。從官位上來排序,少尹位在知府之下,判官之上。可從權位上來說,少尹卻沒有什麼實權,只有知情權。有兩種辦法,可以讓少尹掌握實權。一是調走知府,由於太原府沒有府尹,所以少尹是官銜老二,可代行知府事。二是開府行事,另組一套班底,分知府職權。
可兩種辦法,都只是在知府還是知府的情況下能行得通,一旦太原府知府,私底下已經開始翻牌子睡覺,那這兩種辦法,就是陳初六的追亡悼詞。當然了,這只是表面上的,在這底下,陳初六還是朝廷的欽差大臣,能調動的資源十分之多。
「知應?你怎麼發愣了?」趙禎搖了搖陳初六,陳初六這才幡然回神,趙禎接著又道:「知應,你若不願去,朕也不會委屈你,你就去蘇杭呆兩年,再回來也行。你若是願去,不論此事成敗,朕都會重重賞你,等你回來,升你做大官。」
「臣謝陛下隆恩,這次龍潭虎穴,闖了!」陳初六慷慨激昂道,他心裡所想的,是自己決不能離開權力中心。趙禎還得幾年親政,這幾年時間,大宋可湧出了不少能人,幾年之後,陳初六在趙禎心裡,就泯然眾人了。陳初六想干一番實事,可決不能這樣。雖然被外放了,但還得擔負一點秘密差事,這才能離權力中心最近。
「好,好,好,朕果然沒有看錯知應。」趙禎大喜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