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仕林震動,如何震動?若僅僅是街上有人罵朝廷,那也不是很打緊,平日裡朝廷也挨夠了罵。」太后淡淡說道,言外之意,要是後果不嚴重,為了朝廷顏面,她會選擇將這件事情壓下去。
「太后忘了黃巢?」陳初六徐徐道:「颯颯西風滿院栽,蕊寒香冷蝶難來,他年我若為青帝,報與桃花一處開。黃巢當年就是因屢試不中,感到朝廷昏暗無光,這才揭竿起義。黃巢一起,便葬送了李唐。」
在場幾人的臉色為之一變,趙禎在一旁道:「知應,你的話是不是危言聳聽了一些?」
「不錯,說得是重了一些。當今聖上,比僖宗不知聖明多少倍,當今天下,也比晚唐安定。但人才乃是治國之本,陛下若因一絲朝廷顏面,而喪天下仕人之心,竊為陛下可惜。」陳初六氣定若閒,語氣堅決地道:「這次會試的考題,非改不可。上法,最好是立即停止考試,嚴懲泄題之徒,擇日再考。中法,傳旨貢院,將已發考題作廢,當場另擇考題。下法,密旨貢院,將考題調換。」
陳初六三個辦法說完,看了看太后的臉色,只見熟思之狀,頗難以抉擇。陳初六心想,看這表現,這件事情是太后設計的可能性小了許多。這上中下三法,估計能被接受的,也只有密旨調換了,這樣影響最小。
太后果真回到:「那就請張卿家,即刻再擬詩賦論公文判語數道題,等到晚上送到貢院,秘密調換。」
趙禎在一旁也跟著道:「無論怎樣,朕都要一查到底,誰將這考題泄露出去了?」
正在這時,王中正從外面急匆匆走來,未到跟前,一副大事不好的表情,急道:「陛下、太后,出了大事,貢院被汴京中的讀書人圍了起來!」
「什麼?!」趙禎臉色都變了,陳初六也萬分吃驚,事情也來得太快了。
「蕭貫呢?他是開封知府,他幹什麼吃的!」張相怒斥一句,又問道:「有多少人圍住了貢院,他們的理由是什麼?」
「蕭大人帶衙役去驅散了幾次,反被那些人打退了,蕭大人身上也被潑了糞水,只因那些人實在太多,足足有八千眾。」王中正說道:「八千人將貢院圍了個水泄不通,要求朝廷重新開考,揪出泄題之人!」
王中正說完,張士遜絕望了。本以為就算有軒然大波,那也得等到會試過後,只要能在會試中改了考題,那麼考題泄露就坐實不了。而現在,無疑是坐實了此事,而且直接導致了最壞的結果,士子激變。
亡羊補牢,為時未晚,現在羊全丟了,人也被狼調走了,就剩下一個破羊圈。張士遜閉上眼睛,開始想謝罪書怎麼寫。
太后的臉色恢復了平靜:「王中正,可有人闖進貢院?」
「那些讀書人倒也與刁民不一樣,他們在貢院外鬧事,卻不曾闖進去,說是貢院裡面有先師聖人,闖進去不合禮法。」
「算他們識相。」太后吩咐道:「傳旨,速調兩廂兵馬,由刑部統一節制,驅散貢院鬧事者,恢復秩序,有不聽者,捕入大牢,永不錄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