躺着看 > > 宋朝大官人 > 第七百一十二章 考題泄露

第七百一十二章 考題泄露(1 / 2)

年前議論考題的時候,陳初六參與過。會試是從一百二十道考題中選出來二十道題。議論考題時,陳初六便在想,這麼多人參與議論,誰要是能全背出來,豈不是相當於大白天下?

但當初孫奭跟陳初六解釋說,這樣「泄露」考題,正好是給讀書人一個溫習的範圍。畢竟宋朝不像明清,只考朱熹版本的四書五經。宋朝科舉考試的範圍,十分之廣,提前定一個考試範圍,更加有益於簡拔寒門士子。

可即便是這樣,眼前這一份考題,也讓陳初六驚訝了。陳初六可是有過目不忘之能的,當初議定的考題,不說全部能記住,可這一百二十道題中,還是至少記住了一百一十道的。

眼下這份考題中,共列了一百五十道題,陳初六記住的一百多道,卻是全部名列其中!

這就意味著,這份考題的真實性極高。

更令人驚駭的是,這一百五十道題中,已經被圈出了二十道題。可最後選出的二十道題,連他這個考官也還不知道!

陳初六心想,這最好是騙人的,不然事情可就大了。

進士科,試詩、賦、論各一首,策五道,帖《論語》十帖,對《春秋》或《禮記》墨義十條,另需考核判語、公文。帖經墨義,只是小學生玩的把戲,所以議定的一百二十道題,議的只是詩、賦、論、策五道、判語、公文的題。

從一百二十道中,取二十道進入考場,最後隨機抽選十道題考試。而且這十道題出現在考場中的時候,或許跟原來的題目是不同的。

比如試論「有無相生」,這是考道德經。北宋崇尚道教,考道德經中的語句,並沒有什麼稀奇。考生卻可以從儒家的角度,解釋道德經上的語句。宋以前,儒道互補是常事。

而張士遜覺得這一個考題有些不對勁,他在書堆里翻了一下,找出一本道德經。翻開一看原文,發現上面寫的是「有,無之相生」,張士遜覺得這個版本好一些,那麼最後的考題就成了試論「有,無之相生。」

看似差了就一個「之」字,但其意思卻完全變了。「有無相生」說的是你生我,我生你,循環往復。「有,無之相生」,卻說的是,有從無中誕生,無是有的根本。意思不同,自然闡發的議論,也就完全不同了。

又有突然改換題型的,原來是就「建安風骨」寫一首詩,最後卻是就「建安風骨」寫一篇賦。

這是劃定考試範圍,為的是讓士子有所準備。

一百二十道題,很難全部刷一遍。能全部刷一遍,還能刷出佳作來的,實力自然不容小覷。唯一可能的捷徑,就是去找人家捉筆,或者直接讓人家做一遍,然後全部背下來。一百二十道題,全部背下來,那又得是什麼腦袋?

就算背下來,一旦遇到有最終修改的題,就死翹翹了。考題最終被修改的機率有多大呢?詩、賦、判語、公文這些機率小,而論和策修改的機率則很大。因此,一百二十道題甩出去,問題不大,何況外人看到的,至少也是一百五十道題。

如果將這一百五十道題,縮小到了二十道題,亦或是十道題,再將範圍縮小到其中難題和要題,反覆練習和找槍,這難度豈不是降低了許多?

這簡直就是舞弊嘛!

最新小说: 寡夫欲潮 暗恋成真 【gb】动物农场 穿成恶毒主角攻被np强制了怎么办 發家後,你告訴我這是修仙世界 我靠賣椰汁成神了[天災] 欲言难止 喜剧天王 王者恩仇 快穿:神明她又在修羅場當萬人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