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至書坊,瞧見牌匾換了,原來叫青齋書坊,現在成了四為書坊,陳初六指著那牌匾笑道:「這樣一換,反而少了書卷氣,沒必要什麼都叫四為。四為是放心裡的,不是掛門樑上的,還是換成原來的吧。」
劉沆、高陽俱是道:「東翁此言正與我二人想的是一樣,下面人想事事與東翁合轍,卻丟了許多本來的風調,等於是滿園春色,儘是牡丹,落於俗套中了。」
馬車停住了,陳長水上前拍門,沒多久空曠的大門口,湧出來了百十號人,一個個紅光滿面,衣著也大有改觀,似乎人人都扯了新布。鄧老頭戴著一頂羊皮氈帽,笑著迎了過來:「小老兒帶著書坊上下恭迎少爺,給少爺拜早年,祝少爺官運亨通,步步高升!」
陳初六笑著問道:「拜早年,這也太早了一點吧?」
鄧老頭侷促地捏著衣襟,不好意思回到:「再過些日子,少爺家門口像趕集一樣,少爺看都看不過來。就不如現在,能請少爺來吃些酒,盡一盡心意。」
陳長水在一旁道:「酒先給我上幾盅,少爺不忙吃酒,少爺關心的,還是你造出來的那個新玩意兒,趕緊的,給少爺看看!」
鄧老頭摸了一下頭:「小老兒造的一點東西,哪裡入得少爺的法眼?要不是劉幕、高幕拾掇小老兒,小老兒都把這件東西埋在心裡了。」
陳初六回頭看了一眼:「劉沆、高陽,好啊,你們剛才還說,是鄧老頭賣關子不肯說,原來是你們故意瞞著我。」
二人相視一眼,笑道:「東翁恕罪,只是想東翁喜歡這些新東西,怕瞧不上別人做的。可老鄧頭做的東西,實屬不錯,我等不想東翁錯過啊。」
「唔,那就去看看吧,讓我開開眼。」
鄧老頭招呼身後的人去擺宴,然後帶著陳初六來到了一個庫房,一邊走一邊道:「原本這裡是存放舊版的,後來舊版大部分賣出去了,這裡也就空下來了。那天,小老兒到這裡想把剩下的一些舊版給劈了當柴燒,卻突發奇想。」
說著,鄧老頭將庫房的大門推開,眾人走了進來。鄧老頭繼續道:「以往刻板,若是錯了一個字,整塊板就得重新刻印,實在麻煩。故而小老兒想,要是將整塊板,劈成一小塊一小塊,等要刻印的時候,再合起來。若是刻錯了,也只需要將其中一小塊修改,這樣一來,就省卻了很多麻煩。」
鄧老頭指著面前一堆木板,陳初六走近觀瞧,只見這些木板剛好夠刻一列十二個字。每塊刻板板之間,能和拼圖一樣合起來,幾乎沒有什麼裂痕。鄧老頭的辦法,是將改錯成本大大降低了。
「少爺,有了這個之後,小老兒就能騰出手,將刻板的事情,放心交給後生們去做了。以往可不敢,怕他們錯一個字,小老兒只能親力親為。」鄧老頭笑著道。
「哦?」陳初六眼前一亮,這不止降低了改錯成本,而是將整個技術成本都降低了,這就是解放了生產力呀!
「嘿嘿,以前最麻煩的最耗費時間的,是這個刻版。版沒刻出來,印刷什麼的,都別談。現在刻版簡單多了,不說三天五千份報紙,就是一萬份報紙,咬咬牙也能做出來。少爺,小老兒做的這件東西,就這點用處,讓您見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