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知我去城外做什麼?」陳初六笑了笑:「也罷,本官出城也只是解悶罷了,你隨去也好。」
「出城解悶?我猜陳直講乃是出城尋詩去了……」
陳初六笑而不語,包拯卻是追問道:「陳直講出城是不是尋詩去?哦,難道是爬山,亦或是畫扇?」
高陽、劉沆二人見此,不由得相視而笑,把包拯帶出馬車,提醒了幾句,包拯這才恍然大悟,不再言語。
陳初六心說,這包拯倒是果然是個直性子,性格決定命運啊。
一行人趕到了城外,這裡的路人遠不如城內多,陳初六可以放行撩起帘子,觀看城外景色。汴京城外,筆直的大路通向遠方。大路兩旁,則是肥沃的農田。
可這次陳初六卻覺得有些不對勁,田野之中沒有一絲豐收的喜悅,那些農人反而一臉憂愁,不時地看向大路。
忽然想起剛才,那牟三逼迫一老農還種錢。按理說,這種錢不多,只要等秋天收糧了,就能還上,除非是高利貸。而高利貸,一般百姓也不會用來借種糧,都知道那是無底坑。
為何秋收的時候還沒到,就斷定這錢收不到了,陳初六不免覺得奇怪。瞧了一眼高陽,問道:「陽,你從南邊來,路過汴京郊野,可觀察過稼穡之事?」
高陽拱拱手:「東翁,在下來時急於趕路,倒是沒有注意。」
「劉沆呢?」
「回東翁的話,在下也沒注意。東翁為何問起此事?」劉沆回到:「東翁家裡在汴京所持田地不多,家中所食糧米,皆是採購。」
這時包拯開口言道:「陳直講關心稼穡,當是心憂天下百姓,學生路過應天府楚丘、下邑二縣時,見到田地之間的坡塘水已盡,但不知近來如何。」
「坡塘水盡?」陳初六低頭想了想道:「楚丘、下邑離汴京百里……」
陳初六心想,離這麼遠,就算乾旱,也不會影響汴京這邊的農夫,這些莊稼漢可是不允許出縣城的。之前牟三逼的老農,與這些田間百姓的憂慮,興許只是巧合,或者本該如此吧。
琉璃廠在京郊,汴河的一處沙地旁邊,這裡的沙子是琉璃廠的原料。來到琉璃廠,只見這外面停放著大量原料,門口用三綹黃絲條,還有一小吏掌管,表明這是和皇家有關的琉璃廠。
陳初六也只好下車了,將帖子遞過去之後,小吏恭恭敬敬出來迎接了。這琉璃廠雖然是皇家的,可這小吏平日裡接觸的最大的官也是太監,陳初六對他來說,就是十分大的官了。
「陳直講來了我們這小地方,真是令我們琉璃廠蓬蓽生輝啊,小的惶恐,不知陳直講有何使喚?」
「無須緊張,本官前來實是為了看看琉璃,你帶我去看看琉璃成品如何?」
「額……小的……」
「你放心,本官知道這裡的琉璃是皇上的,本官不會白拿,會給你錢。也不會多拿,只需一點點罷了。」陳初六笑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