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府運轉速度,向來很慢。陳初六知道自己授官右文殿修撰之後,還得等一段時日,才能正式入職。
與此同時,汴京將新科進士的名錄抄送在邸報之上,快馬加鞭,送往各州縣。
按後世的地名說,乃是四川。安州,州府裡頭,一名穿著綠袍的官員,站在安州城上眺望。
遠遠地只見一匹快馬,揚起了塵土加鞭趕來。那騎手身上,挎著信件。綠袍官員踱步了一下,注視著自己經營了八年的安州,竟然有些不舍。
此人乃是蕭貫,大中祥符八年中進士第二名,通判安州。一任之後,升知州,時至今日,政績卓越,聽說要召還回京了。
回京好啊,想著等政績卓越召還回京,便是平步青雲。可古人云,寧為雞頭,不為鳳尾,京官哪裡又比得上自己在這裡快活?
只是聽說新科進士要出來了,也是要有人來替代自己了。
不一會兒,那騎手進了安州城。一聲報字,將沉思的蕭貫拉回來了:「蕭大人,末微受新任通判大人差遣,知會大人,明日新官上任,還帶來了召還蕭大人的聖意!」
「唔,知道了,你替本官去回稟新任通判。」蕭貫吩咐道,又問了一句:「對了,新任通判是新科進士,你手裡可有新科進士的邸報?」
「正要呈給大人。」那人講邸報交上來,蕭貫翻開一看,映入眼帘的,便是「陳初六」三個字。
頓時,一個矮個子的小孩,映入了他的腦海里。蕭貫笑道:「竟然是他,他中了狀元!那顏兄呢……」
從上往下找了一遍,卻沒發現顏子義。蕭貫笑了笑:「若是陳初六年長几歲,在先帝時就中進士了吧。如今我進了汴京,他卻又要離開,我們二人,何時能見上一面。」
次日,新任通判來了。蕭貫回京,升任太常丞,正五品。
洪州府周學提手裡,也端著了今年春闈的新科進士名單。他攥著名單,激動不已:「狀元,瞧見沒有,咱們南人,終於拿到了狀元,揚眉吐氣,揚眉吐氣!」
南北之爭,自開國以來便存在,一直以來,北方進士數量和狀元數量,遠遠大於南方。南方讀書人,更是連頭都抬不起。
周學提忙是道:「快快快,快將此好事通報漕司、憲司、帥司,讓他們嘉獎陳家。要在臨川樹狀元碑,讓陳初六做我南方讀書人的榜樣!」
漕、憲、帥三司長官聽了這個消息,俱是震驚不已。對於地方官來說,科舉興旺,也是政績之一。江南西路,自從上次蕭貫奪得榜眼之後,一直沒動靜了。
這一下破天荒出來了一個連中三元的狀元,那政績可是大大的了。這些人急忙傳令,趕往臨川縣。
臨川這一偏僻小縣,招來了如此多的大官,李下問都有些害怕。就算是死罪,也招不來這麼多人啊。
可下一秒鐘,李下問聽見這群大官要升自己的官!
「李知縣,你教化地方,大有功勞啊!快快,將陳初六的事跡查一下,我等要為陳初六立碑述傳,以為榜樣!」
——
章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