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加省試的讀書人,在供給所裡面拿了薪柴,墨塊等物,穿過來到又一個地方領取考舍的號牌。
陳初六旁邊,幾人壓低了聲音在議論:「你們可聽說了?這次畢雲濤、陳初六都來參加省試……」
聽見了的,都是臉色一變:「這二位可是大才,那陳初六詞動青樓,連柳永都羞愧離開汴京。畢雲濤更是一篇《論漕弊》名動京華,有此二人在此,恐怕一甲已是定了。」
「何止他們二位?各路的頭名,四方的才子,包括開封府的宋庠也是來了。」
「這些人都是等著皇上升天,新皇即位,好來做這從龍之臣!」
「是啊,這些人在此,我等只好求一個末名即可了,不敢高中。」
眾人苦笑著,得知了如此多藏龍臥虎之後,知道自己是來作陪的罷了。陳初六笑了笑,看著他們笑道:「諸位仁兄,你們猜這省元會是何人?」
「哦?呵呵,依我看來,頭三名中,應該是陳初六、畢雲濤、宋庠三人了,其餘人倒是難了。」一個人笑著回到。
眾人說著,一位看起來經考數次的人站了出來,分析道:「唔……那陳初六善做長短句,可省試卻不考,要不然當今主考晏殊大人必定取他。宋庠雖是開封府試第一,卻尚處在讀書之中,比之陳初六尚且不足。故而依我,那畢雲濤必是省元!」
「有道理……」眾人都是點了點頭,覺得分析到位。陳初六在一旁笑了,不知這些人看到一個叫張泰的無名小卒當了省元是什麼心態爆炸,說不定會罵天道不公吧?
陳初六聽了這些人的分析,覺得此行最大的敵人,也就是宋庠了。那人他見過,在應天書院。這人雖然有點本事,但卻不足為懼。陳初六已是有幾分把握,連中三元了。
就不知到時候如何向世人解釋,這張泰就是陳初六,陳初六就是畢雲濤,而畢雲濤就是張泰了。
且不管他,先開考吧!
陳初六提筆要寫,發現肚子叫了,嘶,還是先吃點東西再考不遲。瞧了一眼考試題目,乃是七個字「百姓足,孰與不足」。
記住了題目,陳初六一邊泡茶煮飯揉麵攤餅,一邊整理思緒。這七個字出自《論語·顏淵》,原文是:原文:
哀公問於有若曰:「年飢,用不足,如之何?」有若對曰:「盍徹乎?」曰:「二,吾猶不足,如之何其徹也?」對曰:「百姓足,君孰與不足?百姓不足,君孰與足?
大意就是魯哀公問有若說:「遭了饑荒,國庫沒錢用,如何是好?」
有若回答說:「那就減稅吧。」
「減稅?瘋了吧,現在這麼高的稅,國庫還沒錢,減稅豈不是更少?」
有若回答道:「如果百姓的用度夠,您怎麼會不夠呢?如果百姓的用度不夠,您怎麼又會夠呢?」
有若的辦法,是把蛋糕做大,拉動內需,放開勞動積極性。反哺國家的建設,如此「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