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舒月不知道這個歷史節點為何提前了,但她知道提前是好事。
相識於微末更容易建立起深厚的革命友誼,四爺雖不結黨,手下卻不能沒人。
若趕在康熙提拔年羹堯之前,將他收於麾下,總比羽翼豐滿之後再收服容易得多。
至於能不能收,如何收,那是四爺的事,姜舒月懶得管。
弄清楚了兩千兩銀子的歸宿,打壓了一回不知天高地厚的年輕人,姜舒月再沒停留,直接回宮。
四爺先她一步回到五所,聽說長命找不到蘇培盛便去後院借錢,氣得踹了長命一腳。
長命委屈巴巴:「年公子催得急,奴才一時糊塗,請王爺恕罪。」
蘇培盛早已拿好銀票:「奴才這就去還給王妃。」
「不必了,我親自去還。」四爺接過蘇培盛手裡的銀票,起身去了後院。
姜舒月家底豐厚,搞清楚用途之後,並不在意那兩千兩銀子:「外頭事多,應酬也多,不用還我。」
四爺堅持歸還:「我不缺銀子,只是長命有急用沒找到蘇培盛,這才借到你這裡來。」
姜舒月拿過銀票,交給左小丫收好:「我們已經成親了,總這樣不好,還來還去的多生分,不如將錢帳合在一起,也好管理。」
她問過大福晉婚後的財務問題,大福晉說看情況。若夫妻感情好,可以將錢帳合併,她與大阿哥就是這樣,若一般,還是分開用著方便。
當時大福晉還笑著告訴她,皇子月例少得可憐,應酬卻多,銀錢就沒有湊手的時候,大阿哥有惠妃補貼,合帳時也沒有多少余錢。
大福晉不一樣,她的嫁妝豐厚。
所以夫妻感情好,合帳總是女方吃虧一些。
她也問過大堂姐,大堂姐婚後第一時間收繳了姐夫的小金庫,卻沒有合帳。如今小夫妻倆的吃穿用度要麼公中出,要麼從姐夫的小金庫里出,她自己的嫁妝一分沒動。
這樣做表面看是大姐夫吃了虧,可大堂姐也有自己的成算。
「高產小麥的種子我分了一半出去,全家受益,高興得像過年似的,再沒人惦記我的嫁妝。」大堂姐如是說。
兩種做法都有提前,也都有道理。
姜舒月兩輩子頭一回嫁人,屬於兩眼一抹黑,她也沒想好哪一種更適合自己。
直到長命跑來借錢,她才想起大福晉的話,覺得自己吃點虧也沒什麼,反正早晚有回報,且回報極為豐厚。
這會兒四爺來還錢,更加堅定了姜舒月的想法。都是一家人,借錢還錢太生分,不如合在一起省事。
至於合在一起誰來管,姜舒月覺得可以商量,但一般情況下是女主人執掌中饋。
她暫時吃點虧也情願,誰知四爺不願意。
「等出宮建府再說吧。」對方輕飄飄道,一桿子不知支到了何年何月。
姜舒月盯著他看了一會兒:「可以。」
四爺不想占便宜,這個虧她也不是非吃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