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聽為虛眼見為實,盯著常媽媽手裡那一大碗豆角干燉肉,左婆子有些傻眼,被左小丫暗戳戳扯了一下,才擺出笑臉問:「您老這是?」
左婆子心眼不壞,就是性格潑辣,不會說話。
常媽媽今年才四十出頭,並不覺得自己很老,被人喊「您老」雖然知道是客套,心裡終究不是很舒服。
「今天家裡來客,做了些吃食,想著從前沒少得你們家照拂,權當給你們晚上添個菜了。」常媽媽是高門大戶的家生子,口才與主子們沒法比,但比鄉間農婦還是強上不少。
整個田莊就屬常媽媽會說話,又愛打聽這個打聽那個,不然也不能落下一個「長舌婦」的諢號。
不過常媽媽也就話說得漂亮,農活幹得一塌糊塗,連飯菜也做不好。
常媽媽端來的吃食,左家人下意識都不敢接。
把好好的食材做到面目全非、難以下咽,全莊只有常媽媽一個能做到。
萬一接過來食之無味,棄之可惜,折磨的還是自己。
常媽媽知道自己做飯難吃,可她端來的是肉菜,再難吃也是肉菜啊!即便是莊頭家,不到年節也捨不得燉肉吧。
屋中有一瞬僵持,常媽媽飛快自信,又飛快自我懷疑。
她做的菜就這麼難以下咽嗎?
在常媽媽自卑到快要自閉的時候,又被親女兒「捅了一刀」,聽馮巧兒安慰左家人:「放心吧,肉不是我娘燉的,是我燉的。」
見左家人還是不接,馮巧兒又補了一句:「是姑娘教我燉的,可香了。」嗚嗚嗚她都沒吃多少呢。
遭遇親人背刺,常媽媽老臉有些掛不住,也不用左家人接,直接將肉碗放在了左家的灶台上。
左小丫還沒反應過來,左寶樹已經找來自家的陶碗,將碗裡的菜扣在自家碗中,把碗還給了馮巧兒。
馮巧兒接過碗還在強調:「真的可香可香了!」
不敢再說,再說要流口水了。
見兒子收了人家的肉菜,左婆子才從震驚中緩過來。且不說馮巧兒做菜的手藝如何,姑娘是真好了啊?
從聽見這個消息,到接受這個現實,左婆子的心情有些複雜。
早知道姑娘能好,只圖這副容貌,她也該應下常媽媽的話。
念頭在心中升起,很快被按下,莊戶人家的媳婦空有好容貌可不行,還得體格健壯,能操持家務好生養。
而姑娘除了臉,似乎什麼都沒有。
不合適。
她不後悔。
想到這裡,左婆子臉上才有了笑,又是拉著常媽媽進屋,又是吩咐左小丫沏茶。
姑娘一個人在家,她不放心,常媽媽站在灶屋就把來意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