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7頁(1 / 2)

一旁的副考官翰林院學士林世宏感嘆道。

他是翰林學士,更是曾經的一甲探花,但這些題實在和以往的會試大不相同。

第820章 會試大考正式開考

「這是皇上出的題,試題難還是易,我等就不用管了。」蘇墨隨口答道。

這皇上的想法可太難猜了。

「試題是皇上出的,可判卷的是我們,若我們都不知這試題怎麼答,還怎麼判卷呢。」另外一位副考官張源清鬱悶道。

「是啊,這經科考的是哪篇文章里的章句,我都沒見過。」林世宏拿著手裡的試題,他想了許久,還是想不起這些章句出自四書五經的那篇文章。

蘇墨淡淡一笑,他搖了搖手,道:「這章句自然不是出自四書五經,皇上才學八斗,看得書比你我多多了。」

蘇墨看到試題的那一刻就知道這些詞句不是出自四書五經,但具體出自誰的文章,他也不知道,或許是皇上自己想出來。

「這以往的經科都考的四書五經里的內容,這不是為難這些學子嗎。」副考官張源清再道。

蘇墨,「不管了,這試題後面不是寫了嘛,作答時不用寫明章句的出處,只要對內容進行解釋,並寫下自己的理解就可以。而且這試題的答案,等考試結束了,皇上就會派人送答案過來,我等根據皇上給的答案判卷就是了。」

隨著一聲鐘響,考官們開始分發試卷,他們將試卷分成了八十幾份,每一份五十張,對應一排考舍。

博樓外,監考官則大聲宣布道:「元祐五年會試大考正式開考。」

——

坐在七十二號考舍的陳平之很快拿到了試題,隨著試題一起發放的還有六張答題紙。

他深吸一口氣,然後看向考卷上的試題。

這份考卷共有十道題,包括經科題四道,算數題六道,共計一百分,考試時間是五個時辰,收答卷的時間為巳時二刻。

這相比鄉試,會試的考試時長大大縮短了。

隨即,陳平之看向了第一題:

經科第一題:巧言亂德。小不忍,則亂大謀。(請考生根據自己的理解,對該句進行解釋,並寫出自己的理解,限字數二百以內。此題十分。)

陳平之看到第一題便皺起了眉頭,他想了一下,發現自己根本想不起來,這一句話出自哪篇文章,他從小熟讀四書五經,但就是想不起這句子的出處。

陳平之於是接著看向後面的經科題。

一看,他懵了,發現自己竟然一句都沒見過。

用衣袖擦了擦額頭上冒出的汗。陳平之再又看向了下面的算術題:

算術題第一題:李家有兒媳三人,長媳一日織布五十尺,二媳二日織布五十尺,三媳三日織布五十尺。有布商向李家訂購二十匹布,請問布商最少可在幾日內收到布匹?李家三媳每人各織布多少尺?(請寫出作答過程及答案,此題十五分。)

看到這些題,陳平之頓感壓力巨大,不管是童試還是鄉試,都是不考算術的,所以他們這些考生都沒有重視算術的學習,如今到了會試突然要考這樣難度極大的算術題,還真是困難。

好在他有有準備,在三年前得知這次會試考算術後,就找到了一位精通算術的先生,學了整整兩年。

第821章 滿分是三百分

考試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而考場也發生了越來越的奇怪現象。

有的考生一邊答題一邊抹汗,好像十分緊張,而有的考生已經睡起了大覺。還有的則不時的嘆氣,搖頭。

在五百一十五號考舍,一位叫司馬煊的考生已經答到了最後一題。

他看著最後一道算術題:

題目是:某年某月,某地知府宋某給朝廷上了一份摺子,請求朝廷撥款十萬兩,修建從一條道路,此道長約四百里,由一千人參與修建,每三天可修二里路。若每天官府需給參與修建的壯士六十五文錢工錢,同時官府每天要花費三十兩銀子提供一千人吃喝的膳食。

問:修完此路需花費多少時日?

再問:十萬銀子是否足夠修完此路,若不夠,朝廷該再撥付多少銀兩?若夠了,則某地衙門可貪墨多少銀兩?

考生司馬煊看到此題後開始再草紙上計算。很快他便算出了此題的第一問,然後在答題紙上寫上答案:六百零六日。

緊接著他又花了半刻鐘算出了第二問,並在答題紙上寫上:修建此路官府需花費五萬七千五百七十兩白銀,故朝廷撥付銀兩足夠,當地衙門可貪墨的銀兩為四萬兩千四百三十兩。

答完這題後,司馬煊長吁了一口氣。

他就就考完了兩科。

此次會試有五科:經科、算術、史學、律科,以及策問。

明天將考史學和律科,後天則是策問。

仔細檢查有無漏題或者錯字後,司馬煊將答卷反過來蓋住。雖然答完了,但是他得保護自己的答卷,以免沾水打濕了或者被風吹走了。

一會兒後,發放午膳的官兵來了。

「都停筆,用飯了。」

最新小说: 完美世界bull;神裔传说 重生之幸福晓晓 大神,要亲亲 三十而婚 战略级幻想症 君主大人的掌心雀 女大学生成人用品店打工记 和將死的龍傲天互換身體後 快穿之親娘還願系統 重生王爺:溺寵貪財小王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