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瑤召見了樞密院使劉守良。
在大越,樞密院負責軍隊的調度和管理,而兵部只負責武將們的升遷,以及士兵的招募。
所以樞密院比兵部的權力要大得多。
樞密使更是非常重要的官職。
顧瑤看著這位年近五十的樞密使。
她還沒有忘記,這是興起十六年,楚淵推薦的人。
對方確實是個人才,樞密院在他的領導下,運轉得還算順利。
她登基後,要求各地將領訓練士兵,現在不管是東西大營,還是各地方守軍、駐軍,戰力都有提升,一些老弱病殘的士兵也都用銀子打發出去了。
「皇上,這是您要臣寫的摺子。」劉密使從衣袖中掏出了一本摺子,雙手遞到君王的面前。
顧瑤接過。
她要求對方對這次的軍事行動做一個預算,大概要耗費的銀兩,糧食,武器損耗等等。
顧瑤看著裡面的內容,摺子很長,一眼看去,有三四千字。
她仔細讀了一遍,抓住了裡面的關鍵信息。
隨即,抬頭看向眼前的樞密使,道:「需要這麼多銀子和糧食嗎?」
顧瑤看到裡頭寫到,若要拿下南雲國,同時守住北邊戎國的進犯,戰事持續至少五年,按五年算,需要的銀子至少三億兩,糧食兩億擔,武器,鎧甲等損耗也是天文數字。
「皇上,臣這還是保守估計。以興起十一年的戰事為例,那一年大越出動二十萬大軍與戎國交戰,戰事持續兩年多,最後才算擊退了戎賊,那兩年多就耗費了上億兩銀子的軍事開支。這次更是兩邊交戰,幾十萬大軍,耗費會更多。」
「所以臣才建議,若我軍攻下南雲國一處,便允許士兵門搶奪當地富戶的財物和糧食,這樣一些士兵才會更加拼命,咱們軍隊的物資也能得到補充。」
「這不是搶劫嗎,這和戎國那些賊寇又有什麼區別?」顧瑤反問道。
若攻下一處就在當地燒殺搶掠,那最後就算贏了,也是得到了土地而已,得不到民心,最後怎麼管理當地的百姓。
第551章 最好打個兩敗俱傷
「皇上,可不這樣的話,這打仗的物資和錢糧都得我們自己備啊。」
顧瑤蹙了蹙眉頭。
回道:「此事以後再議吧,你們做好出征前的準備,武器裝備和糧食都要提前送到指定的地方,另外朕會讓國庫撥一筆銀子,你們傳達下去,讓各地的兵器廠多招人手,打造兩倍於現在的武器裝備。」
打仗打的就是家底。
大越不缺人口,想徵兵,征多少都有,但是錢糧是有限的。
現在國庫里一億七千萬兩銀子,屯糧有八千萬擔,看似很多,但真打起來,怕是三年前就耗光了。
「臣領旨。」劉密使回道。
「還有……咱們的制定的計劃要嚴格保密,若泄露出去,朕首先追你責。」 顧瑤嚴肅道。
這次軍事計劃只有她和眼前這位樞密使以及楚淵清楚全部內容,其他人都是按令行事,為的就是保密。
為此,她連文武百官都瞞了。
這些人這幾天給她上了不少的摺子,無非是想勸她放棄攻打戎國的計劃,她連理都沒理。
「臣明白!」
——
金陵城東郊。
一群百姓圍在了官道兩旁。
他們大多數是這附近的百姓,有的則是一些商旅。
百姓們看著一輛又一輛的運糧車從自己面前經過,長長的隊伍一眼望不到頭,都是軍隊在運送,也不到這是要運多少糧食。
有商人指著運糧的車輛,問道:「這些糧食要運到哪裡去呀?」
「當然是運到前線啊,聽說要打仗了,皇上要打戎國。」一位大伯回道。
「打戎國,那北邊邊境不是有守衛軍嗎?」商人又問道。
對於他們這些商旅來說,戰事一起,多多少少會影響他們的生意,尤其和北方外邦有生意往來的商旅。
「要打大仗啦,聽說還是楚大將軍掛帥呢。」
……
百姓們你一句我一句的聊著,並沒有注意到不遠處的幾位外邦人。
幾人正是前些日子南雲國派來的使臣。
他們換了衣裳,一眼看去,和金陵的百姓沒有區別。
「這大越還真要和戎國開戰了。」一名叫巴林的使臣說道。
「是啊……看來是有大戰,這糧食都運了三天了。」另外一人回道。
為首的使臣魯達雙手環胸,臉上掛著一絲冷笑,他看著身後的兩名手下,小聲道:「立即派人回去,告知國王,大越要和戎國大戰了。」
「小的明白。」
魯達又看向那長長的運糧車隊伍,臉上的笑意里多出了一絲嘲諷。
他喃喃自語般說道:「打戎國,好啊……最好打個兩敗俱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