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瑤笑著點了點頭,隨即起身,離開了長信宮。
而長信宮的僕人們不知道發生了什麼,只見皇上離開後,自家主子一掃前幾日的鬱悶煩躁,心情大好。
——
顧瑤返回了昭和殿,休息了半個時辰後,召見了參知政事蘇墨和去年上任的吏部尚書孫錦程。
孫錦程四十八歲,原為吏部左侍郎,原吏部尚書蘇墨進了中書後,他便升官了,成了正二品吏部尚書。
孫尚書手裡拿了一本厚厚的奏摺。
見到君王后,他鞠躬行禮,雙手將手裡的折本遞上,道:「啟稟皇上,三百八十七名新科進士們的去處和官職已經安排好了,還請皇上過目。」
「呈上來吧」顧瑤回道。
這些日子大起大落的經歷太多太多了,回宮後,她忙得不可開交,一些本該半個月前就處理完的政務都落到現在。
打開摺子,顧瑤看到了上面的內容。
上面是今年春闈科考中榜的新科進士們的名字和給他們安排的去處。
顧瑤大體看了一下,這些進士她絕大多數都沒有什麼印象,但記得幾個才學卓著的,其中有林家兩兄弟,程家兩兄弟等七八名進士。
當然還有幾個朝廷重臣的兒孫,她也有些印象。
比如丞相李璟的孫子李燁。
顧瑤注意到李燁會試的排名是第四十七名,二甲進士,殿試的成績中等,安排的去處是竟然是翰林院,正七品翰林院編修,和一甲進士的安排是一樣的。
顧瑤看向孫尚書,手指了指摺子上李燁的名字。
孫錦程立即明白了皇上的意思,於是趕緊解釋道:「皇上,您之前說前十名一甲進士可直接入翰林院,但今年翰林院空缺職位為十六人,所以臣就從二甲進士當中選了幾個進入翰林院。」
「這位李公子乃丞相的長孫,所以臣就安排上了。」
聽到這個回答,顧瑤沒有立即回復,而是微微蹙了蹙眉頭。
但想了想後,她回道:「罷了,你這麼安排也算妥當。就這樣吧。」
說完,顧瑤在摺子後面批了一個「准」字。
批完後,她將摺子遞還給了孫尚書。
隨即顧瑤看向了一直在一旁沒說話的蘇墨。
蘇墨見皇上看向了自己,連忙彎腰行禮。
顧瑤這時露出了一絲笑意,道:「蘇愛卿,朕聽聞你前些日子來了一招榜下捉婿,捉了一個新科進士回去做女婿,可有此事啊?」
蘇墨:……
蘇墨懵了,臉上露出了不敢置信的表情。
他沒想到,皇上問了自己這樣一個問題。
第417章 皇上看中了一個新科進士
「回皇上,臣……確實將家中閨女許配給了一名新科進士。小女前幾年一直沒找到中意的,耽擱了婚事,如今年紀大了,臣這個做父親的心裡越發著急,沒辦法才出此下策。讓皇上見笑了。」
蘇墨此時不大明白皇上為何會問這樣的問題。按理說皇上日理萬機,是沒有心思也沒有時間關注他們這些臣子的家事的。
皇上平日也不在意這些。
但今日竟然主動問了,讓他感覺有些奇怪。
顧瑤挑了挑眉,看蘇大人緊張的樣子,似乎是想多了。
於是她又問道:「是哪位新科進士被你看中了呀?」
「回皇上,臣將小女許配給了林家,林澈。」蘇墨回道。
顧瑤淡淡噢了一聲。
林澈,這名進士,她還有些印象,記得是一個面容清秀,十分年輕的讀書人。
殿試那日,他寫的文章自己還有一些印象,是個有真才實學的學子。
顧瑤笑道:「蘇愛卿眼光獨到,這林家兄弟確實有才。」
顧瑤記得這林家兄弟,殿試那日她還欽點了林祁為狀元。林祁的文章見解獨到,文風豪邁,她一讀就十分喜歡。
這兩兄弟讓她想到了華夏古代有名的文學家,蘇軾,蘇轍兩兄弟。
她記得那兩兄弟也是一次登科,在北宋嘉佑二年中了進士。
顧瑤想,難道這時空也會有類似的名人出現嘛。
不過顧瑤記得這兩兄弟的仕途卻不太順利,蘇軾一生坎坷,一直被貶,後客死他鄉,留下不少膾炙人口的經典名篇。蘇轍好像是起起落落的,但做到了宰相的位置。
「皇上,小女蘇蓁一直傾慕有才學的男子,所以臣便相中了林家兄弟。望皇上不要阻止這段緣分。」
「誰說朕要阻止了?」顧瑤看向蘇墨。心想這蘇大人是不是想到別的地方去了。
「那皇上的意思是……」蘇墨心裡很是疑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