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瑤花了差不多一天才看完。
這些官員都是進士出身,文采都不差,有的甚至寫出來類似《滕王閣序》似的,非常華麗的文章。
顧瑤讓參知政事蘇墨和自己一起看,最後選出了其中幾個適合作為考官判卷的官員。
顧瑤尤其注意到其中一個人那就是當朝翰林院大學士於長林,顧瑤將他的文章反覆讀了幾遍,發現他的行文風格很像華夏古代的一個文學家。他的文章語言簡潔流暢,文氣紆徐委婉,創造了一種平易自然的風格,不似那般文藻華麗,卻讀後讓人深思。
這讓她想到了八大散文家之一的歐陽修。
顧瑤突然有些不可思議。
她想難道自己所處的這個大越國真的是另外一個時空的華夏古代社會嘛,連出現的名人都有些相似,只是名字不一樣罷了。先前發明活字印刷術的胡晟,到現在文風相極歐陽公的大學士。
「就他主考吧。」顧瑤將這位於長林文章放到了一邊。
蘇墨看到皇上選出來的是於長林後,有些鬱悶了。
他也顧不得形象問題了,反問道:「皇上,您不是要讓臣去主考嘛?」
蘇墨還以為皇上把自己叫過來是想讓他當主考官。
他雖然為官二十多年,做過翰林院編修,翰林院學士,地方知府,御史,吏部主事,吏部侍郎,吏部尚書,到現在的參知政事。
但他從未當過主考官。
他曾一度羨慕丞相,丞相因為當過數次主考官,有許多的門生故吏,學生遍布天下,而自己狀元出身,卻沒有這樣的機會。
顧瑤看著這位蘇大人,很是驚訝一向沉著謹慎的蘇大人竟然一反常態,想要當主考官。
不過顧瑤讀過他的文章,寫得確實很華麗,就像華夏古代的駢文一樣,對仗工整,文采卓然,但是文章的深度和廣度卻及不上這位於大學士。
「蘇愛卿,你想當主考?」顧瑤看著他,突然忍不住笑了。
蘇墨也不藏著了,很直接地說道:「皇上,臣一直想當一次主考官,希望一生中有這樣的經歷。」
顧瑤:……
顧瑤有點為難
她沒有馬上回他,而是細細想了一下。
她想以這位蘇愛卿的寫文風格,他閱卷時多半也會選擇這種華麗漂亮的文章。若是如此,最後選出來的進士極有可能是一批很會填詞作賦的文人。
但國家掄才大典,要選的人才是要能幹實事的。
他作為主考不太合適,若讓他作為副考官,或者判卷官,也不合適,他是當朝一品大臣,手握重權的參知政事。比翰林院學士於長林高了兩個官階,讓他做副手,豈不是一種羞辱。
但若直接告訴他,他的文章寫得不如於長林的,那估計他會三日不思茶飯,懷疑人生。
顧瑤於是說道:
「蘇愛卿啊,其實朕也想讓你去主考。但現在朝廷上下都不安穩,那麼多官員犯了事,砍頭的,撤職的,一些衙門連人手都不齊,你得給朕推薦人才,和朕一起暫時管理戶部,維護朝廷的穩定。這當主考官要被關在貢院主持考試和判卷長達一個月的時間不能出來。朕怕到時候遇到了問題,找不到人商量。朕現在離不開你呀!」
第259章 金陵貢院
蘇墨無話可說
他看著眼前的君王,不知怎麼的,覺得她一天比一天讓人難以捉摸,不像個不到二十歲的女子。
但是聽得她話里的意思,她確實是不想自己當主考。
蘇墨於是沒有再堅持了。
——
金陵貢院位於金陵城東邊福華山下,建於順德七年,距今已有三十多年了,三十多年裡,這裡舉行包括鄉試,會試等二十多場考試。貢院占地一百多畝,僅考試號舍就有一萬間,可接納一萬名考生同時考試。
這裡也是大越國最大的,條件最好的貢院。
此時禮部的十幾位官員和衙役以及朝廷派的五百多位官兵正在仔細檢查每一間號舍。他們需要檢查號舍是否有隔板脫落或者漏雨的情況,另外還要將每一間號舍清掃乾淨。
禮部尚書楊東庭和他們的兩位下屬正在巡查貢院。
作為禮部的尚書,他已經多次主持科舉考試,對考試的流程,可能出現的問題都十分清楚。
不過今年的科舉考試出現了一個難題,皇上要求貢院為每一位學子準備膳食。這是很麻煩的,以往都是學子們自帶三天兩夜的吃食,貢院提供飲水就可以了。
這如今要給三千名學子提供三天的吃食,這一下增加了很多的差事。
「楊大人,這這麼多廚子可哪裡找啊。」一旁的禮部主事馮愷問自己的上頭。
他們已經在貢院劃出了一塊地方作為膳房,一些官兵正在砌灶頭。
「皇上說了,考試期間宮裡會派十幾位御廚過來,至於人手嗎,官兵湊。都是來趕考的學子,還要吃大魚大肉不行。朝廷給他們補貼的膳銀是一人一兩銀子,就每人每日發兩個埋頭,一碗清湯麵,讓他們填飽肚子就行了。」楊東庭可沒想著還燒火做飯,那得多麻煩。
「那這樣的話,就省事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