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等自私自利,在國家危難之際都不能受苦出力的官員給她有多遠滾多遠。
這話說完,李國忠嚇得臉都白了。
下面的官員見此也都不敢有異議。
大家便都待在了承光殿,等待君王傳召。
顧瑤回了南書房。
回來之後,她召了幾位重臣和翰林院的學士進來。
當務之急,是需要立即想出救災的辦法出來,單單送些糧食銀錢恐怕只是杯水車薪。
「國庫現在還剩多少銀子?」
第188章 一日下三百道聖旨
「回皇上,國庫有餘銀九百多萬兩。」戶部尚書陸丁元陸大人回道。
顧瑤忍不住地搖頭。
偌大的國家,一億四千多萬人,每年一億多銀子的賦稅,到如今竟然國庫竟然只有九百多萬兩銀子。
就這樣,怎麼救災。
顧瑤無語地嘆息了一聲,說道:「拿出一半出來做為第一批賑災的銀子。」
下頭的大臣,都準備了紙筆,記下皇上下的旨意。
顧瑤看著他們,都是朝廷的棟樑,股肱之臣。但如今出國家遭此大難,大家也都沒有什麼好的法子。
她只能靠自己來解決這個問題。
她想了想,很是無奈地說道:「眾位愛卿,如此非常時期,朕沒有時間和你們細細商議每一條旨意,眾位就都聽令行事吧。
十幾位大臣不明所以地看著眼前的帝王。
心想,皇上這是要乾綱獨斷嘛。
這麼大的事,她能搞得定?
顧瑤沒有解釋,而是直接下令了。
她看著幾位翰林院的官員,命令道:「翰林院即刻擬旨,發往蓉城、夏陽極其周邊六百里範圍內可能遭災的州縣。告訴當地官府,朝廷賑災的物資和銀錢已經在運往災區的路上,各地官府接旨後行以下五條:
第一:遇災州縣即刻開倉放糧。
第二:盡全力安置無家可歸的百姓。
第三:為避免瘟疫,所有遇難者遺體儘快安葬,若當地遇難人數超過千人,採取坑埋的方式安葬遺體。
第四:組織未受傷的青壯年修復道路,以保證朝廷和各地的救災物資可以順利運往當地。
第五:安撫當地百姓,保護弱小尤其是孩子,堅持活下去,等待朝廷的救援。
翰林院的幾位學士已經將皇上的話都記下了,當然具體到聖旨不能這麼擬。
顧瑤想了一下,又說道:
「下第二道聖旨,發往距遭遇地震州縣較近(600里範圍內)但沒有受到太大波及的州縣,當地官府接旨後,即刻籌集不少於一萬擔糧食,五十車藥材,三十位郎中送往災區支援,另外若遇逃難災民,各地官府當盡全力安置,可將當地宗廟寺院,廢棄或空置屋宅,空置貢院等地方用於安置災民。」
「下第三道聖旨,發往湖州、揚州、東庭、下沙、隨州、蘇州、濟陽、隋安等十八個人口一百萬以上,盛產糧食的富裕州縣,當地官府接旨後,五日內,籌集五萬擔糧食,五千件棉被,兩千斤精鹽,運往蓉城賑災。此為軍令,不能完成任務的官員就地革職。」
「下第四道聖旨:發往全國各地州縣,令當地官府組織當地的官紳、富農、商人捐銀,所有捐贈者所捐錢財和物資需登記造冊,以備後期核實。」
「皇上,臣等都記下了。」翰林院幾位官員從未想到,自己有朝一日自己會這麼忙。
這一下就是三百多道聖旨要下發,他們今日可有的累了。
「好了,你們去寫聖旨吧。記得在聖旨里寫明朝廷上下聽到災情奏報後悲痛的心情和定會全力援助的決心。」
第189章 這真是19歲的女皇嗎
南書房裡,幾位中書門下的官員都愣住了。
丞相李璟和參知政事蘇墨也一臉不可思議的表情。
他們不敢相信,他們眼前這位還未滿十九歲的女皇上,竟然在聽到災情奏報後,迅速就做出了決定,並採取了許多以往救災時未用過的方法。
一日下三百道奏摺,這可是歷朝歷代,任何一位帝王都沒有做過的事。
「皇上,就這麼確定了嗎?」蘇墨看著眼前這位比自己兒子還小几歲的女皇,不知她哪裡來的魄力和能力。
顧瑤深吸一口氣,讓自己緊繃的心放鬆一點。
自是知道發生了大地震後,她幾乎沒有休息過。
「蘇愛卿,你和丞相還得去做一件事。」顧瑤不知道古代遇到這種特大天災是怎麼救援的,但是這一刻,她只想盡全力救援災區,能做多少就做多少。
「皇上,您請說。」蘇墨這一刻也不知道這女皇心裡想什麼,又有什麼事需要他們去做。
顧瑤想了一下,說道:「你和丞相從朝廷選派十五位官員去往災區指導和協助當地處置災情。下去的官員需要做三件事:
第一、統籌和安排救災銀錢和物資的發放。
第二、安撫當地災民的情緒,和當地官員一起安置無家可歸的災民,不讓他們凍死餓死。
第三、做災難統計,統計遇難人數,災民人數,房屋倒塌數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