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頁(1 / 2)

……

御史們你一句我一句。他們身為大越的言官,平日裡的職責就是監督皇上和百官,以及上書言事。有時候他們甚至敢直接罵皇上。

只是如今這位皇上做事不按規矩來,他們摸不著道。

李璟看著這些御史,他長嘆一聲,頓了頓後,說道:「好啦,皇上既已做出了這樣的決定,我們身為臣子,當支持皇上的做法,而不是在背後議論皇上的策略是否得當。如今,使臣已因為不敬,被皇上逐出了宮,和親之事便不可再議。明兒上了朝,你們不要再提此事。」

李相警告這幾位御史。身為兩朝宰相,他深知一旦君主堅決要執行某項決策,反對的臣子會是什麼下場,輕的貶官外放,重的有殺身之禍。

「下官記住了。」幾位言官史識趣地不再提了。

——

傍晚,顧瑤吃了一碗粥,一個雞蛋。

沒什麼胃口的她強迫自己吃了些東西。

吃完她便窩在南書房看摺子。

一天不理政,摺子便堆積如山。

作為君主,她必須完成這些工作,因為沒有人能幫她做這些事。

大越設有300個州縣,一個州縣相當於現代的一個地級市。而每個州縣約有100-200名名享受朝廷俸祿的官吏,其中大的州縣有將近300名官吏。

在金陵城的官吏約8000人,分置三省六部,各個衙門。

這是一個文治的朝代,偏向於重文輕武,文官的權力大,社會地位高。

而在大越要出仕,主要的方式有兩種,第一種就是每三年一次的科舉考試,科考一次錄取200多名進士,進士幾乎全部賜官,一甲進士賜予五品或六品官職,二甲進士七品官職。其他進士也會分派到朝廷或者地方去任職,而除了進士,未中進士的舉人也可以出仕,一般在地方衙門裡當差。

還有一種是蔭補,是朝廷對王侯將相和高級官吏的厚待,二品以上文武官員可蔭子、孫、期親、大功以下及異姓親出仕做官。遇國家大禮,臣僚亦可蔭補。一般官吏可蔭及子孫,宰相、執政則可蔭「本宗、異姓、門客、醫人各一人」。高級官吏致仕,「曾任宰相及現任三少、使相:(蔭)三人」,曾任尚書、侍郎等官以上也可蔭一人。大臣病故,據所留遺表也可蔭補,「曾任宰相及見任三少、使相」,可多至五人。

顧瑤還記得興起十七年,先皇曾讓朝廷一次蔭補了將近兩千名官吏。這兩千人全部是高門子弟,他們不用參加科舉考試,憑藉有親戚在朝中當了大官或者是功勳家族便被蔭補出仕為官。

在顧瑤看來,這所謂的蔭補就是靠關係,跟現代靠著關係去當公務員一個道理,而且還是合法的。

第81章 有一半的關係戶

顧瑤仔細看了吏部編錄的大越官吏附錄,發現通過科舉做官的僅為25%,75%的官員竟然都是蔭補的。

也就是說大越有將近一半的官吏都是關係戶。

顧瑤心裡咯噔了一下。

她想如此下去是非常糟糕的,這將會導致門閥壯大,一些地方被高門士族所掌控,而朝廷的開支也會因為蔭補的官吏增加,而越來越大,甚至久而久之,寒門學子將很少有希望通過讀書這條路出仕。社會將會越來越分化。

在現代,去做公務員不是唯一可選的好工作,但是在古代出仕做官可以說是出人頭地的唯一方式。

顧瑤覺得蔭補必須得改,這制度太荒誕了。

她不希望下面真正辦事的官吏大多是一些靠關係進來的關係戶,這些人很多甚至沒有真才實學,就是吃空餉。

就在顧瑤一籌不展時。王公公走了進來。

「皇上,禮部楊大人攜夫人一起過來了,他們求見皇上。」

顧瑤抬起頭來。不解道:「他怎麼這個時候來?」

在顧瑤的印象中很少有朝中大臣在晚膳後求見,除非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但很快,顧瑤想起來了。

於是她對著王公公說道:「讓他們回去,就說朕身體不適,沒精力見他們。另外告訴他們要謝就謝蘇家三姑娘。」

顧瑤想到是什麼事。

不過這事在她這裡都過去了,舉手之勞而已,總不能見死不救。

她也不想被其他人知道自己在金陵城的大街上救了個人,她以後還想出宮呢,可不想出去了被老百姓認出來。

「好的,奴才這就去。」

王公公走出了南書房。

此時已經傍晚。

「公公,皇上怎麼說?」等了好一會都沒得到旨意的楊家大娘子著急的問道。

最新小说: 我在無限世界修機械美人 大鐵匠與豆腐娘 主母愛誰當!紈絝夫君為我掙誥命 小巷日常[八零] 星河長明1戰與遠征 探班 重回高考前一個月 狐寵 海大胖覺得不行 與龍傲天成婚百年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