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有需要,一應草藥,朱福寧自收到消息既嗅到別的味道,火速讓人趕緊將草藥從各地調來。
想讓蒙古其他各部願意助她一臂之力,退俺答的兵馬,好處要給出去,之後互通有無,也是要滿足的。
朱福寧這十天正是出面和蒙古其他汗王達成共識,甚至還給他們出主意,教他們如何分了俺答這一部。
大明內憂外患,蒙古之內同樣也有。
借刀殺人,朱福寧用得那是相當沒有壓力。
至於此,朱福寧解大同之危機,同時也準備收拾人了。
「錦衣衛聽令,所有在你們名冊之上,查有實證的官員全都拿下,一個都不許放過。」朱福寧進城,而且下令封鎖城門,從現在開始,殺!
張居正等在城內,聽說朱福寧領
蒙古兵馬過來救援,重點在於解了大同之圍,稍鬆一口氣。與之而來也意識另一個問題,朱福寧這一回怕是氣得不輕。
貪贓枉法已經讓朱福寧相當容不得,何況他們更是內外勾結,朱福寧一定會查到底。
不出張居正所料,朱福寧派出錦衣衛,拿下一應貪官污吏。
炮彈出問題,從根源開始查起,一應押送炮彈,和從一開始的生產,再有驗收的人,錦衣衛在查案一事上完全不需要朱福寧操心,相應的證據一樣樣的給朱福寧送上來。
朱福寧呢,也不說給張居正看上一眼,讓人直接送回北京。
嘉靖定能明白,有人是想借刀殺人,亡大明朝!
朱福寧倒想看看,嘉靖發現有人想讓他這個皇帝成為亡國之君,他會如何?
死過一次的皇帝,追求長生不老,而且這些人更是在不懈努力,亡其國,還敢在彈藥上動手腳,這樣的人,不殺他們留著幹什麼?
不出朱福寧所料,大同戰場上傳來的消息,一直不間斷的傳回北京,可是大同難,卻一直沒有求援,內閣大臣們都有不少在向嘉靖進言,該派人前去支援,否則大同怕是撐不住。
朱福寧能看出大同的問題,嘉靖自然也是看得分明的。
援兵,怕只怕去的不是援兵,而是直接開門把俺答放進城的人。
戚繼光沒有要支援,在北境的朱福寧也沒有寫信要支援,證明一切都在可控之下,最不適合動。
嘉靖死死的將人按下,同時也在等著朱福寧和戚繼光的消息傳來。
好在,捷報很快迅速傳來。
大同守住了,與此同時,俺答損失慘重,被蒙古其他各部族分而食之,俺答可汗被殺。
如此變故如何不讓人驚訝。
隨後朱福寧的奏報算是為他們解釋,到底為什麼俺答會從一開始的占盡上風,到最後卻落得一個一無所有的下場。
嘉靖看完之後與黃錦道:「不錯。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解蒙古各部之危機,借刀殺人,保我北境安寧,好,甚好。」
可以說,北境之圍得解,嘉靖暗鬆一口氣。
黃錦何嘗不如此,大同的情況一傳來,誰的心都提起來了,生怕戚繼光守不住。
「公主也徹查了炮彈之事,皇上?」黃錦沒有忘記另一回事,朱福寧送上來的可是大案,涉及之廣,黃錦都不敢想。
第153章 清風道長你認識?
嘉靖從黃錦手中接過,仔細看清上面的內容,隨後合上,滿臉寒霜的道:「這是要亡我大明。」
黃錦萬萬不敢接話,與嘉靖拱手而立。
「相關人員全都拿下,一個都不能放過。」不出朱福寧所料,她知道嘉靖但知曉這些事,看到上面涉及的人員名單,都不可能放過這些人。嘉靖下令,黃錦待要應下去辦。
「讓嚴嵩派人去辦這個案子。」嘉靖補上一句,黃錦原想讓錦衣衛或者東西廠的人去的,嘉靖一吩咐,黃錦趕緊又應下。
嘉靖捏緊手,似在考慮,黃錦不敢動,片刻後嘉靖才繼續道:「告訴嚴嵩,此案待福寧回來,相關的人證物證都要讓福寧過目。」
黃錦一時失態抬眸,不可置信的望向嘉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