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句話一出,高拱還敢再吱聲?
第135章 翻案復爵
沒有一個乾淨的人,怎麼敢讓人徹查到底。
朱福寧繼續平靜的掃視過在場的人,「想說我不給大明當官的人留以活路。你們更應該想想,我要是真想不給你們留下任何活路,你們該是什麼樣的下場?」
順藤摸瓜能摸出多少瓜,朱福寧相信不用她細說,在場的這些人都能明白。
「諸位大人倘若再咄咄逼人,別怪我。」朱福寧確實手裡捏下不少東西,否則也不敢和這些人談條件。
而背後傳來一陣咳嗽聲,嘉靖不知何時已經走出來,一個個因為朱福寧的正告驚出一身冷汗的臣子們,都趕緊轉過身與嘉靖見禮,也是不希望引起嘉靖不滿。
「陛下。父皇。」但見嘉靖,哪怕是坐著的朱福寧都起身,與嘉靖見禮。
「福寧,這些閣老都是與你有傳道授業解惑之恩,不可咄咄逼人。」嘉靖迎面竟然訓起朱福寧。
朱福寧從善如流的道:「方才所言,福寧太過嚴厲,閣老們勿怪。」
對於朱福寧朝他們福身告罪,誰敢受下,連連避開。
「福寧年輕,年輕人有年輕人的氣盛,你們都是國之重臣,幫朕治理天下,別人不懂你們的不容易,朕知道。可朕的不容易,你們也要體恤。國庫空虛,一年一年的賦稅都在減少,朕也想知道,到底是哪裡出了問題。」嘉靖何許人也,能在這個時候出面,自然不可能有是單純過來打斷朱福寧,或者讓朱福寧給人賠罪。
他在這兒,提起賦稅,在場的人都明白,賦稅減少,國庫空虛一事,是嘉靖心頭大患,誰能給嘉靖搞來錢,讓他不用再為錢的事煩心,嘉靖定會重用之。
朱福寧行事無論妥與不妥,不好意思,不重要。
錢到嘉靖手裡,而且越來越多,明擺著以後可能還會更多,憑這一點,嘉靖不可能不用朱福寧。
「陛下息怒,是臣等無能。」沒錯,這種時候告罪就好,千錯萬錯都是他們的錯,是他們沒能給大明弄回來錢。可是仔細一想,錢的事,朱福寧解決了,嘉靖心情好了,對他們而言未嘗不是一樁好事。
嘉靖緩緩走向他們,「這些道外的話大可不必再提。朕知道你們現在害怕什麼。福寧回京之後也跟朕提了該怎麼處理接下來的事。你們若是沒有更好的辦法,朕也就不介意用福寧的法子。」
所有人的心都提起來了,朱福寧的法子,她是怎麼樣的法子?她想怎麼解決各地接二連三冒出民以殺官的事?
這可不是一樁小事,一個鬧不好真要天下大亂。
當官的沒有活路,他們會做出什麼樣的事,誰也不敢保證。
「福寧惹的事,便由她親自去平。哪裡出現民以殺官的事,就讓她去查,若是該殺的人,殺了便殺了。若是不該殺的,自然要給枉死的人一個公道。」嘉靖的聲音沒有絲毫波動的傳入在場官員的耳朵。
官員們都傻眼了,不可置信
抬頭,這怎麼行?
南京出事後,正是因為害怕朱福寧再鬧出更大的動靜,一個個大臣才會催促嘉靖將朱福寧召回。
那會兒的他們生怕嘉靖不肯把朱福寧召回。
好不容易把朱福寧弄回來,再把朱福寧放出去平定這些事,這不等於放任朱福寧出去攪得天下官員不得安寧嗎?
「陛下,此事不妥。」幾乎異口同聲,內閣中的人都生怕嘉靖同意此事,著急慌亂的出言阻止。
嘉靖靜靜的望向他們,波瀾不驚的道:「福寧惹出來的事,由福寧解決,有何不可?」
顯然嘉靖相當意動。
對比別人,朱福寧一出手幫他追回一筆一筆的錢,往後江南的賦稅再不用他發愁,國庫有錢,他也有錢,可以想怎麼修他的宮殿就怎麼修,他認為再好不過。
「公主方才說得對,臣等若連這點解決事情的能力都沒有,要我們這些臣子有何用?」徐階無可奈何的出列,想必無論是他還是嚴嵩一黨,都不會希望朱福寧再出去,再有機會解決官員們的事。
觀朱福寧在浙江和南京行事風格,她是真敢殺人,不帶半點猶豫的。
因此,為免天下的官員真讓朱福寧殺了一個乾淨,絕不能放朱福寧出去。
「可惜了。」朱福寧聽到他們都不同意她出去,非常誠實的道一句,她很是為他們太過統一的口徑而惋惜。
這不掩飾的可惜,聽得嘉靖不由莞爾。
不容易,朱福寧竟然成了這些當官的心頭畏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