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人這麼教導裕王,本就有過。嘉靖豈能不罰。
所以和朱福寧真沒有太大的關係。
「我知道。父皇既然不想讓我進去,那我就不進去了。諸位大人先回去吧。你們根據你們的時間排課。我可以不休沐。」朱福寧收起心底的憐憫,那些人鬧事,在裕王的耳邊胡說八道,本也是不懷好意,人都要為自己做的事情付出代價。她再憐憫於人,難不成裕王再敢對她說出那些話,朱福寧願意忍氣吞聲?
忍是不可能忍的,為此讓人付出代價,她也別心心念念了。
「是,臣等告退。」翰林院前鬧的事,他們又怎麼會沒有聽說,聽說了,也不敢多議。
可是,他們也愁了,朱福寧和裕王這兩根獨苗苗,怎麼互不相容呢?
若是嘉靖能夠再育皇子對朱福寧自然是極好的,可是一但將來裕王上位,朱福寧的處境也是堪憂!
第55章 都交給你你來管
朱福寧不知有很多人操心起她的未來,與之而來也不太確定一件事,選擇朱福寧是對還是錯。
無論對與錯,都做了選擇了,也沒有反悔的餘地,故,都捏了鼻子往前走,莫要再往回看。
朱福寧其後聽說,裕王原先的先生們都挨了二十大板,甚至罰了他們俸祿。不僅是他們,嘉靖更是狠狠罰了裕王的月銀,並且放了話,以後裕王不僅沒有月銀,除了日常三餐外,穿的一應不供。
哎喲,裕王看不起朱福寧行商對吧,這回看他裕王從哪裡弄來錢?
不得不說,嘉靖有時候罰人罰得朱福寧都不禁心情大好。
這事,朱福寧在嘉靖跟前可是絕口不提,要說打架不是一個人的事,明明裕王被朱福寧打得相當的慘,他都挨了罰,嘉靖對朱福寧一句喝斥都沒有。占盡便宜的朱福寧怎麼
可能會蠢的到嘉靖的跟前提起此事,好讓嘉靖有罰她的機會?打人的朱福寧還是有錯的。
如此的識時務,嘉靖看看朱福寧,看一看裕王那麼一個傻兒子,都不禁懷疑那到底是不是自己兒子,差別太大了。
不不不,問題不在於他,還是在於康妃。
嘉靖想到之前都讓方皇后撫養裕王了,偏康妃又一再鬧騰,最終方皇后都厭煩了,完全不想再盡責還要落了埋怨。
康妃。嘉靖念著康妃,沖黃錦喚一聲,隨後黃錦入內,嘉靖在他耳邊低語,黃錦小聲道:「裕王畢竟年紀尚幼,是不是?」
「現在還能改,再讓她教下去,連審時度勢都不懂的人,你指望什麼?」嘉靖眉宇間儘是冷意和不滿,也怪他當初沒有看好,竟然挑了如此愚蠢的一個人。
黃錦不敢再作聲,乖乖退下安排去。
不久,康妃病重,原不過是染了風寒,可是那藥越吃越不見好,一年後病逝。
此時的朱福寧不知太多的內情,她的書要讀,生意要做,莊子上也可見的迎來了豐收的季節。
要知道玉米和洋芋、紅薯的生長周期比稻穀短,因此朱福寧看到那一框框的收穫,心情相當的好。
莊上的佃戶們本以為朱福寧鬧著玩的,結果收穫後才發現,這沒見過的東西產量驚人,尤其是在坡地上種的。
相較於佃戶們的驚訝,朱福寧讓人留種,同時提醒他們一定要錯開種植,同一塊地不能一直種同樣的植物,具體的邏輯似乎應該是跟地有關。朱福寧提一嘴,讓人自己發掘,她也是聽人隨口一提。
但是,別管是紅薯或者洋芋,玉米,都算新奇的玩意吧,朱福寧知道有很多人嘗過,但要說他們的吃法,暫時而言人們不算完全發掘。
知道這一點,朱福寧哪能錯過,一番運作,爭取趕緊賺夠錢還嘉靖。
是以朱福寧和蔣天和合計一番,針對吃法嘛,洋芋和玉米比較合適,紅薯吃多了容易放屁,應該會有很多人不喜歡。
朱福寧不可避免想起了麥某勞,這個生意也不是不能做的,針對有錢人,尤其是有錢人家的孩子,再配上一些新奇的玩具。
照舊,朱福寧出點子,蔣天和操作,製作流程和相關的合作方,都應該研究之後仔細安排安排。
不意外,酒樓的生意隨著朱福寧和蔣天和的折騰,朱福寧有點子,菜色花樣又多,洋芋算是新奇的玩意,可勁的折騰,煎蒸炒煮,只有他們想不到的,沒有朱福寧酒樓做不出來的。
且不說這些人是不是圖個新奇,哪怕圖個新奇,也正中朱福寧下懷,這洋芋本來賣的就是一個新奇,也不可能長長久久的賣貴下去,朱福寧還指著把東西推廣開來,好讓所有人都能夠多一種糧食吃,能保全更多人的性命。
當然了,朱福寧這麼賣,何嘗不是也在告訴那些信不過她的人,瞧,你們看不上的東西種出來了,價格完全不差的好吧。別以為自家的東西最好,沒有一點容人之量,說出去不丟人?
是以,朱福寧不僅自己賺一筆,也把莊子上的佃戶們帶著大掙一筆。
因此,本來對朱福寧折騰不滿意的人,這回那叫一個高興。想他們的糧食種下來交了租再留下自家吃,都不剩多少了,想掙錢哪有那麼容易的,至少在他們那兒,掙錢太難了。一年到頭能夠見幾兩銀子都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