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浙江的情況,胡宗憲思量該怎麼避開一些血腥的事又能夠儘可能滿足朱福寧的好奇。
隨後,胡宗憲說起浙江的情況,經濟要地,邊境不寧,難免扯到一系列的國策,大明禁海的,因倭寇進犯,沿海地區近些年相當的不太平。
倭寇,小日子!
朱福寧在聽到倭寇在沿海地區燒殺搶掠之時,瞬間雙眼冒火。
作為中國人,沒有一個人能夠在聽到倭寇時能夠鎮定的,哼,二十一世紀的情況是沒辦法,畢竟是熱武器時代,輕易不好動手,哪怕沒有一個人不想馬踏櫻花,也要實際考慮。
結果她現在得知倭寇在大明境內同樣燒殺搶掠,朱福寧冷哼,問起胡宗憲,「胡大人怎麼看待倭寇?」
胡宗憲儘可能不把某些事說得太血腥,架不住朱福寧聰明,一聽倭寇作亂,連犯大明邊境,一回一回上岸搶殺大明的百姓,朱福寧完全懂得其中的意義。
「公主,此乃關乎國策,臣不敢擅議。」胡宗憲未必心裡沒有想法,也絕對不會是沒有目標,不接話只有一個原因,他怕隔牆有耳。不過,胡宗憲道:「倭寇不平,天下難安。」
本來聽了前面的話朱福寧對胡宗憲的反應有些不滿,一聽後面補的這句話,朱福寧略滿意了。
「我要是想知道倭寇的情況該怎麼辦?」朱福寧畢竟不了解大明的諸多規矩,很多情況想深入了解,好心裡有數都並不容易,朱福寧看出胡宗憲好些話沒敢直說,既如此,她尋個光明正大可以看相關消息的渠道,想必這肯定有。
胡宗憲沉吟半響道:「各府皆有相關公文,以供各地查閱。宮中也有專門收納的地方。」
至於在哪兒,宮裡的人想必比胡宗憲更清楚,胡宗憲點到即止。
果然,朱福寧頷首,「好,我知道了。我們繼續。」
浙江不小,各縣的情況,水路,陸路,不得不說胡宗憲確實不是死讀書的人,甚至算是文武雙全,連戰略要地,如何攻守都指出,朱福寧乍一聽沒反應過來,意識到後朱福寧看胡宗憲
的眼神更亮了。
突然間朱福寧想起曾經在網上看過的留言,文臣為什麼看不起武將,那是因為文臣們書讀得比武將好,連打仗也打得比武將好。這樣的情況下讓文臣怎麼看得起武將?
以前的朱福寧沒有切身的體會,今天聽胡宗憲講課,行軍布陣隨嘴一提,只是隨嘴而言,朱福寧敏銳的捕捉到,自然是相當的確定一點,這絕對是文武全才。
突然明白了嘉靖為什麼決定把胡宗憲放到浙江去。
觀胡宗憲這些日子的態度,別人不樂意教的公主他教了,由此可見他的胸襟氣度,並非不能容人的主兒。最近的朝堂不太平,胡宗憲出入宮中,愣是諸事不沾,不會有人認為純屬小事吧?
朱福寧有理由相信,一出西苑大門就碰上裕王這樣的情況,在西苑裡會一定有人將主意打到胡宗憲身上。胡宗憲沒有卷進來絕不是沒有人打他主意,而是他聰明的避開了。
有勇有謀,又有一顆幹事的心,嘉靖屬實好福氣,有如此能臣。
能幹的人越不能埋沒,因此,朱福寧在課後又尋上嘉靖,不忘將今天胡宗憲在課上說的那些話全都倒給嘉靖聽。
比起朱福寧不掩飾對胡宗憲的誇讚,豈不知嘉靖望向朱福寧的眼神更是透著驚奇。
在朱福寧可勁夸胡宗憲的時候,嘉靖問:「想了解大明?」
哎喲,和聰明人說話就是不用費勁,朱福寧正想該怎麼開這個口,瞧嘉靖都懂了。
「為何?」嘉靖之前對朱福寧想要讀書識字,主要是哪怕對女兒,嘉靖也不能說全然沒有要求,大明公主要是不識字,傳揚出去多丟臉。
朱福寧一學幾個月,確實不錯,架不住朱福寧好奇的內容越來越多。
「我是大明的公主,不應該了解大明嗎?」朱福寧理直氣壯反問。她要了解大明有什麼不對?
嘉靖想了想,大明的公主歷來都很安靜,反正嘉靖沒有聽過誰有過出格的事。朱福寧現在做的事也算不上出格,她僅僅只是想要了解大明。
一個公主想要了解大明,要說有什麼錯處不至於,嘉靖還是正色告誡道:「內宮不得干政,這是當年祖宗留下的祖訓。」
朱福寧同嘉靖對視,「何所謂干政?」
萬萬沒有想到朱福寧會反問的嘉靖一愣。
朱福寧正色道:「國之興亡,人人有責。作為大明公主,我了解大明,希望將來能夠為大明盡一分微薄之力,以令大明國泰民安,算干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