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或許在書中的隱藏世界裡,林晴同樣收到了張芷柔的信。
那個時候......
林家已經很慘了。
她已經無力去做什麼了。
林晴默默的把信收好。
這一晚,
趙老婆子狼哭鬼嚎,嚷著不活了。
王蘭鳳正在焦慮中。
女兒去那麼遠上學,都帶些什麼好?
聽說有食堂,是不是要帶個盆和筷子?
對了,勺子也得帶上一個。
還有針線。
也不知道衣服破了,三丫自己能不能補?
要不再帶個錐子?
好自己納鞋底。
關鍵是,她也不會呀。
一會的功夫,林晴上學的行李很誇張的鼓起來。
林晴出屋看得時候都嚇一跳。
當場背起行李,左右手各拎一個兜。
竟然感覺毫無壓力。
「……」
「娘,你覺得我一個人能帶這麼多東西走嗎?」
好像是帶不走這麼多,王蘭鳳又糾結的把東西一樣一樣地拿出來。
林大華悄悄地看了眼手裡的大小藥包。
這點藥好像不占什麼地方。
就是三丫不太信他的醫術,不一定會帶。
等再晚一點,
悄悄地塞進去。
天未亮,林晴偷摸地背起行囊離家了。
她不想讓爹娘送。
不想看著她們依依不捨地望著她遠走他鄉的樣子。
遊子離家,不需送行。
只要有家。
家裡有人等她。
足矣。
坐上火車那一刻,林晴望著家的方向。
覺得有點想家了。
上林村的棉花地里,一陣微風拂過。
王蘭鳳直起腰,望著縣城的方向。
她的小三丫是不是已經上火車了?
如今火車速度平均65,從縣城到省城就坐了一下午,出了省城的火車站,林晴深呼了一口氣。
誰說這個時代,火車站的人不多?
去沈市的火車是第二天早上的車次,林晴需要在省城的招待所住一晚。
簡陋的房屋,
單薄的木門,
一撞一個壞。
關好門放下行李,林晴拿出王蘭鳳給她烙的餅子,一口咬下去差點把牙硌掉。
緩了好一會,才覺得好一些。
林晴拿著死麵餅子來回端詳。
這死面的餅子砸人絕對不比板磚差。
扔又捨不得扔。
認命的拿出飯盒去前台要了些開水。
就不信了。
到嘴邊的糧食還吃不進肚子裡去!
*
「同學們,我們也要像《朝陽溝》里的主人公一樣,下鄉努力建設,為國家的未來添磚加瓦,哪裡需要我們,我們就去哪裡,獻出我們的熱情、獻出我們的生命,為祖國,為人民無私奉獻。」
火車慢悠悠地開。
車廂內。
一位有志青年站在中間的過道上激昂講話。
座位上的下鄉知青們熱烈鼓掌。
一個個昂首挺胸,
激情滿滿的。
林晴坐在知青里,就很格格不入。
1964年,願意下鄉建設的知青們是懷揣著情懷響應號召的。
這個群體讓她感受到了激情燃燒的力量。
又一位姑娘站了起來。
聲音朗朗,
「李平同學說得對,我們是塊磚,哪裡需要哪裡搬,我們是新生的蠟燭,燃燒自己,照亮祖國。」
又是一陣激烈的掌聲。
林晴也使勁地拍。
之後又有幾位同學站起來講話,一個個激情的林晴都醞釀了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