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安然師承宋老後沈家人終於笑起來,宋師傅很會搭配食譜,每餐有魚有肉,有菜有湯,葷素搭配。今天做了荷葉粉蒸肉,明日一定是東坡肉,後日換成乾菜燜肉,大後天便是罐燜肉。今日吃雪菜黃魚,明日便是宋嫂魚羹,後日鍋燒鰻,大後天西湖醋魚——
總之沈家的餐桌豐富了,就連這個八月節安然的供奉都正規了很多,安然按照宋老給出的一張宴請菜單稍作改動,好好準備了八月節的供奉。裡面添加的主要是裝門面的鮑參翅肚,順便練練手,以免生疏了。
炸響鈴、蜜汁藕、燒鵝、醬鴨、白斬雞、三絲拌蟶、醉蟹、鴨舌、水晶餚肉、糟八樣。
十道冷菜,加上二十道熱菜:乾菜燜肉、蜜汁火方、軟兜鱔魚、脆鱔、雪菜黃魚、松鼠桂魚、蟹釀橙、蟹粉獅子頭、清炒蝦仁、扣三絲、雞汁太湖白魚、雪花牛肉、黑松露焗龍蝦、香辣澳龍、鮑汁扣花膠、蟹肉金鉤翅——
再加上紹興的肉粽、寧波的湯圓、揚州的蟹黃灌湯包、炒飯,上海本幫的蟹黃面、杭州的小籠包,再來一盤八寶飯,最後還是上一盤三鮮的餃子一屜驢肉蒸餃——
安然想著不久可能要去澳洲薅羊毛,做菜的時候龍蝦一點不心疼地用,做完後安然都忍不住流口水了,好久沒這樣吃了,限於外面的條件,有的想吃卻弄不到食材。
幾位大神一看滿桌豐盛的供奉相互看看,這丫頭又換地方了?怎麼感覺她在滿世界溜達。不過這樣也好,真讓他們一直吃重複的東西怪無聊的,現在他們的胃口已經越來越叼了,普通的供奉根本看不在眼裡。
八月節後安然依舊跟著宋師傅認真學做菜,但每天晨練不耽擱,其實沒她孩子們一樣在堅持,只是好久沒出去了,沈老爺因為外面流民太多根本不讓他們出去,就是上學也要護衛跟隨,就怕出事。
還好他們在租界相對安全很多,據說外面更亂,安然也沒空出去,但沈家暗中招人手卻是事實,現在只要不挨餓,多的是人願意出去幹活。
時間很快到了冬至,穆勒的貨輪依舊沒看到,安然的筆記已經有厚厚一摞了,現在她開始出來學那些記憶里的小吃,就如她的最愛生煎包、小籠包、餛飩、鍋貼,這些設在石庫門弄堂里的小吃好吃又便宜。
李興海紀盛堂還是下了一番功夫的,他們介紹的幾家味道都是首屈一指的存在,安然不管跟誰學都會奉上一份拜師禮,那些淳樸的攤主一點不設防細心教導。
這樣彬彬有禮和氣的太太學了去也不會和他們搶生意,安然手包著一隻只胖乎乎的餛飩,眼睛瞥見那對母女,沒想到蘇青帶著女兒來這裡住了,據街坊說她在附近學堂教書。
「說是她爹娘沒了後被家裡嫂子趕出來的,和幾家租了一戶住所,也是怪可憐的。」街坊大娘道。
安然覺得蘇青變了很多,沒有以前的嬌弱清高傲氣,多了質樸柔和,尤其看她女兒,滿眼的母愛。這樣的蘇青讓安然很意外,突然沒了恨意。一個嬌嬌女性情變化如此之大必定經歷了大悲大喜。那個陳景謙還真是心狠,也不知道現在的蘇青後不後悔?
蘇青每日都帶著女兒來這裡吃早點,她也沒想到會在這裡遇到安然,她只是與安然目光相碰後便躲閃開,吃了飯牽著女兒走了,隨後便沒再來。
安然對她突然沒了任何感覺,本來她與他們沒什麼瓜葛,有的只是原主。說來說去害死原主的罪魁禍首是陳景謙。雖然蘇青曾經對她有過謀害之意,安然決定不追究了,她已經得到了報應。
穆勒先生的船終於在冬至前到了上海,他給沈家運來一批物資,還有一些開荒耕種需要的機器設備工具,其中糧食占了一定比例。同來的還有一些想回國的華工,法國那邊已經沒多少破爛讓他們拾了,留下便是種地養殖。
成家的可能會留下,那些單身漢或國內有妻兒的都選擇了回來,安然給每人發了一筆錢算是了卻了多年的情分,安然沒想到的是大部分人回家後很快帶著家人又來找她了,因為在家真的活不下去!當然這是後話。
糧食一上岸便被搶購,現在中國不管哪兒糧食都是緊缺的。
穆勒和船員只是在沈家修整了半月就要走了,船上裝滿澳大利亞開荒需要的物資,還有沈家招來的一批工人和安然從法國帶回來的那些孩子。
那些孩子已經不能叫孩子了,只要到了十四歲便是男人,現實讓他們沒有那麼多童年!
而穆勒經過與沈家商談後船劃到他名下,主要是為了行事方便。穆勒沒藥沈家的錢,沈老爺暗罵穆勒老奸巨猾,本來是沈家的船又成了穆勒家的了!
穆勒可不管沈老爺的心情,他開心著呢!這艘船是最新型的貨輪,速度快不說還穩當,在大海上行進安全很多。
安然也要走了,跟著穆勒的船,她要去找安吉爾,沈太太知道攔不住便由著她去。
剛和娘親團聚沒多久的糖豆兄妹噘嘴表示抗議,可他們知道娘親去找爹也只能忍了,還是小志乖,少年已經變聲,做事成熟很多。「娘放心去,弟妹我會照看。」
「辛苦小志了,你有什麼想要的嗎?不知不覺我的兒子已經長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