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了兩三個地方,將魷魚乾和紫菜,部分鮮魷魚和那些鮮荔枝桂圓批發出去,手裡差不多有了十幾萬塊,算上王浩然給的她就有了六十多萬了。臨出發她將那些錢全部取出來放在空間,這次東北之行一定要收穫滿滿。
從上海便有船去青島,從青島陸路到煙臺,煙臺離著大連隔海相望。只有貨船沒有客船,安然從一條漁船轉到另一條漁船上,這樣便到了大連。
大連的海參鮑魚很有名氣,好多漁村都會做,也在做。而且每個村子負責做的都是很有經驗的老師傅。安然打聽著找了幾個做干鮑海參最好的漁村。這裡的干鮑品質的確非常得好,這時候人們做事更講究嚴謹,晾曬出來的干鮑海參也都按等級挑選出來等著採購站收。
安然參觀了他們製作過程,跟村里老師傅探討著干制的方法。那些老師傅一說做干鮑干海參便是頭頭是道,別管怎麼說,關鍵地方絕不透漏,那是秘密,每位師傅都恪守著自己獨有的干制秘方,絕不外傳。
這裡的老師傅都如專家一般熟知著整個干制過程,一問才知道這都是祖傳下來的方法還有自己偷學摸索的經驗等等。
「我們這裡原來就是日本人加工海參鮑魚的地方,這一片的人都給日本人幹過活。一直到抗戰勝利,他們被趕回國。」老張師傅道,他就跟著日本師傅學過干制鮑魚手藝,而且他會做糖心鮑!「他們把渤海灣黃海東海都撈乾淨了!要不是這些年養著魚貨哪有這麼多?」
原來還有一段這樣的歷史!這裡的人喜歡吃鮑魚,也吃海參,他們習慣燜燒鮑魚,喜歡用海參沾著蜂蜜吃,他們相信這種海參吃法更滋補。不管大人孩子,每人每年都要吃海參,吃了海參身體才棒棒的,不生病。
這種說法安然似乎聽說過,因為海參本來就能提高人的免疫力,增強抵抗力,這樣說也對!
村里人知道安然是烈屬後對她很熱情,村長將她安排在自己家,他們請她吃海參,吃鮑魚,安然請他們吃肥豬肉,吃驢肉板腸,吃驢肉大蒸餃——
安然是來採購的,給了高於採購站的價格,專收那些漁村集體晾曬的和個人手裡品質好的干鮑和海參。這裡的人仿佛司空見慣了,因為他們的東西好,總有人過來收貨。
很多家自己就做干鮑干海參,尤其那些手藝人的家裡,他們做好了賣掉也是收入。沒想到今年來的老客給的價格那麼高!一時間找上門的人蜂擁而至。安然來者不拒,只要東西好就要,除了干鮑海參,乾貝也要,魚膠更要。
很多人不知道什麼是魚膠,安然耐心解釋後才恍然,「你說的魚膠就是那個魚鰾嗎?平時我們都吃了,怎麼那個也能賣錢?」
「當然能賣錢!以前有錢的地主老爺才吃那東西!不過吃那東西太費事。」村里還是有人知道魚膠的,只是沒人收一般都隨著魚吃了。
安然與衛子恆那一世在廣州漁村生活過,對做魚膠還是有些經驗的,安然將想教大家做魚膠的想法告訴村長支書,「只要做得好,成品我收,一斤按三十塊錢收!」但只要大黃魚、小黃魚、黃姑魚、白姑魚、鰻魚的、鮸魚的。這邊的魚種一點不比南方少,這是多麼大的貨源市場啊!
三十?村長支書立刻動容,魚鰾是好吃,可那麼貴吃了哪如換錢!「學!」
「不過我還有一個請求,我想出錢學鮑魚海參的干制,一項五百塊!」兩項就是一千。
「你是想自己做?」支書不解,一個女人為啥要學這個?
「我婆家在南方漁村,我們村子也有鮑魚海參,但品質一直不如這邊的,更賣不出去,我想學會了干制教村里人做。別的不說能讓大家吃飽飯也好。」
第195章 「怎麼你們連飯都吃不起嗎?」那拜師的錢和買貨的錢哪來的?兩位村幹部……
「怎麼你們連飯都吃不起嗎?」那拜師的錢和買貨的錢哪來的?兩位村幹部心生疑慮。
「我們魚村不種糧食,魚貨不值錢,交上去的魚貨換不到多少錢糧。大米只夠家家煮粥,我們從不吃米飯。平時就是白粥配魚,有時候白粥都吃不上就吃魚,魚就是飯,飯就是魚。」安然又解釋了一下什麼是魚飯等等。
村長沒想到現在還有那麼困難的地方,以前困難,吃不起飯很正常,現在不都好起來了嗎?「那你手裡的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