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頁(1 / 2)

安然用棉布肥皂火柴針線等物與他們交換,這是安舒齊想的主意,他們走商很多時候就是這樣,以物易物,回來撈了錢又撈了名聲。

喜訊一個接一個,老家普降甘露,旱情終於緩解了,幾家人高興地亢奮了多日,計劃著明年什麼時候回去?

地一定要種,所以他們要趕在開春回去,種子怎麼辦?安炳緒第一個就想到閨女,還有牲畜農具等等。

安舒信說他的商隊可以解決,安然說種子她解決,剩下的就是人!只要有糧食人應該很好找,最終歸到還是糧食!沒辦法,安然和安舒信再次走了一趟東北,運了一批糧食,即做口糧又做種子。

這批糧食只賣了小一部分,剩下的都到了安然的倉庫。開春送走了安家陸家眾人,安舒信的商隊親自運輸護送,安然放心了,也安心教學了。上天終於可憐了這片飽受摧殘的人類,光緒六年,中國大片荒蕪的土地上開始有了綠意。

安家回去購置了大量田產,因為很多土地已經沒了主,據統計四年災害讓中國喪失了上千萬的人口,土地無主很正常。他們沿路帶了一批流民過去幫著耕種,那批人便紮根在那裡。

安然是在第二年的春節時帶著留下的孩子回去的,當時不知道路上和老家情況,十二歲以下的孩子都沒回去,而且他們也在讀書,中斷怪可惜的。

此時的青龍鎮已經恢復了往日的繁榮,只是很多面孔已經不再熟悉。安家的鋪子重新翻建了一番,很乾淨寬敞,廚灶也做了規整,招了兩個大廚,雇了幾個幫工,依舊以驢肉、湯鍋、蒸餃為主,但也加了一些家常冷熱菜和酒水。

安舒衡儼然成了大掌柜,兒子跟著爺爺負責家裡的驢肉。安家的宅子也修過了,裡面東西幾乎全是新的,還雇了兩個媳婦在家幫工,張氏做起了老太太。看到張氏安然總想起地主婆,心裡暗笑。

安舒信自家重起了一座宅院,也雇了一個老媽子。那幾家也不錯,幾乎都重操舊業,因手裡都有幾個錢鋪面都擴大了不少,經營範圍也多了。

孩子們與家人團聚,一問誰也不想回來,習慣了上海再看老家,老家就再也入不得他們眼了。孩子們心已經留在了上大海,家鄉再也困不住他們了!

安然回來的另一件事就是計劃過幾年帶家裡孩子去國外。現在他們被安然送去洋人開的學堂接受著西方現代教學,等他們在語言上和文化課上有了基礎,訓練基地那邊也差不多該結束訓練了。

接受現代知識和思想是必然,安然不想這些孩子措施機會,尤其中美簽署了《蒲安臣條約》後兩國可以自由求學貿易務工,西方世界已經為東方打開。

安然一提出洋的事,別說那幾家了,就是安家都極力反對。張氏怒目對上剛回來的閨女,氣得想拿笤帚疙瘩打安然:「你不消停不安份就算了,還要帶累這些孩子,你安的什麼心?難道你還想他們像你一樣不男不女連個男人都找不到才心甘?」

安然愕然,心裡頓時堵得難受,原來娘是這麼看她的!

第57章 就聽大嫂柳氏道:「是啊小姑,女孩子還是安安分分找人嫁了好,男孩讀幾年書足夠用了,過兩年也……

就聽大嫂柳氏道:「是啊小姑,女孩子還是安安分分找人嫁了好,男孩讀幾年書足夠用了,過兩年也得幫家裡了,我家那幾個就不出去了!」大嫂柳氏道。

「我家的也不出去,雅文也該找婆家了,福生以後要在家鋪子學東西,我跟你姐夫商量了,以後我們家也弄個鋪子。你說你過得再好連個男人孩子都沒,這也——」三妮話裡帶著嘲弄和諷刺,倒是陳嘉怡笑笑:「我覺得小姑這樣也不錯,要是沒小姑我們說不定我們會跟鎮上其他人一樣,能不能回來還說不定呢!」

儘管有陳嘉怡在力挺安然,安然的心依舊被家人的話狠狠刺痛了,她為家裡為大家做了這麼多難道他們都這樣想自己嗎?付出那麼多卻換來這樣的眼光,她為自己不值!眼淚含在眼裡努力憋回去,心慢慢冷下來。

男人們沒發表意見,他們都在考慮著安然的提議,最先開口的是安舒信,他默默吸了一支煙環視一下自家人「前幾年朝廷曾派了幾批孩子出洋,沒幾年又都被叫回來了。出洋是大事,應該慎重。安然,現在朝廷又開始讓出洋了嗎?」

安然搖頭,說實話,這是她一廂情願。「中國和美利堅有協議,可以相互旅行務工求學,這一條文沒變,朝廷極力推崇洋務,派人出去是早晚的事,我跟租界的朋友打聽過,他們也贊同出去學學問技術來改善國內水平。」

安舒信點頭,「你不是還有事要忙嗎?等你那邊忙完再定,如果可以我贊同孩子出洋學東西。」安舒信現在在家裡的威信依舊很高,他贊同別人便沒再說什麼了。但安然依舊心情不好,在家草草過了年就要走,孩子們願意跟著就跟著回去,不願意回去的隨意。

於是各家上演了一場場孩子與大人間的抗爭,家裡已經安頓好了,鎮上府城都有學堂,那幾家都不願意再讓孩子們回去,想讀書回來!

最新小说: 從未見過如此厚顏無恥之鳥 快穿:三十六計只為滿分虐渣 挖金礦的丈夫回來了[九零] 穿成白月光和死對頭網戀了 我靠扎紙技術養娃了 流放荒星,我在星際種田養崽 玉軟香毒 在年代文中鹹魚 死遁後冷麵仙君變瘋狗了 和死對頭穿進了真實狼人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