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古青聽聞這消息,也是鬆口氣,聽到靖王跑了,不免攢起眉心。靖王五十多的人老當益壯,還有雄心造反,足見是個不達目的不罷休的人,他的家眷又都還在京城,他本人又能跑到哪裡去呢?京城暗中支持他的人可不少,他跳出來反抗皇帝打壓東胡親貴的舉措,其實也有不少人在後面暗暗稱心,這一次逃跑,說不定就有人在暗處幫忙。
靖王造反事件表面上平息了,其實更深層的東胡跟南人的黨爭矛盾依然沒有解決。孟古青揉揉眉心,不去想那麼多,反正最後是趙東臨贏了,他成功改制,平衡格局,武朝大一統,天下長久太平,她這個皇后,至少性命無愉,想再多其實也沒有用,還是趕緊回去吧。
孟古青只是本能覺得這個敏感時期,她這個跟靖王府親近的皇后流連在外不好,但也沒想到剛回到宮麻煩就找了上來。
回到京城時是傍晚,大家群情激奮,道路兩邊的酒樓人滿為患,好些是在讚揚這次朝廷平亂的。街上來往的人精神抖擻,連叫賣的小販都中氣十足,滿面笑容。孟古青從採薇撈起的帘子一角看出去,也被感染似的,臉上浮起一絲笑容,兩日的旅途勞累也被撫平了些,進了皇宮,先去太后的壽成殿請安。
皇后這一次代太后出行,於公於私,皆是出自一片孝心,如今大患已平,太后的氣色是前所未有的好,前段時間的那種焦慮煩躁似乎也從她臉上消弭下去,面對皇后這個侄女,難免又生出幾分憐惜,「皇后,這段日子也是苦了你了,姑母若是有什麼做得不對的地方,你千萬要體諒姑母的一片心,我為的都是咱們長久的太平日子,我老了,再也沒有年輕時候的銳氣了,我就想把先帝交到我手上的江山再好好交給皇帝,我再不想別的了,我這也是為了你們好啊。」
是的,關鍵時候命都沒有了,後宮裡多出來幾個女人算什麼,要不是皇帝表現的那麼不配合,何至於把太后也襯托的像個不通情理的老古董。站在太后的角度,其實孟古青挺理解她的,最主要的是,她沒有跟趙東臨愛的難捨難分,也就沒有那份被強迫接受其他人的憤恨委屈,可在這件事情里,她又是最受擺布的那一個,她什麼也改變不了,唯一能操控的只有自己的心,還好守住了自己的心,也就讓自己的處境跟結局看起來不至於太過慘澹。
她離京的這半個月,宮裡的皇上又是什麼心情呢?她希望他已經接受現實,明白就算是皇帝,也有很多事情不是他一個人能操控的,順其自然接受現狀,別再痛苦執拗。孟古青想到離開那天一直目送她出門的那道固執的目光,不知道宮裡現在是什麼格局,她既然已經掙脫出來,就完全不打算再陷進去,所以從太后宮裡出來,面對扶桑詢問的目光,她輕輕搖搖頭,「回去鳳儀宮吧。」
已經走到這個田地,何必再去招惹撩撥?最開始的時候,她想的完全是對的,他們不是一路人,短暫的同行過一段,到分開的時候了。原主之所以被廢,她記得是因為實在不為皇帝所喜,又出手狠辣害了兩個宮妃的孩子,包括徐貴妃的二胎。也有朝廷要改制的原因。歷來收拾外家是廢后的前兆,靖王不算皇后的外家,可他們之間的關係也是千絲萬縷。靖王謀反被平定後,著手肅清朝堂東胡人勢力,廢掉東胡出身的皇后就是殺雞儆猴很重要的一步,現在的情況,她什麼人也沒害過,他還會因為她的出身而廢她嗎?
趙東臨不是個無情無義的人,他對她那種發自內心的喜歡珍愛她也完全可以感受到,可如果因為這份情他不願意放手,她反而要擔憂了,想想自己身為皇后,竟然希望被廢掉,也是一樁駭人聽聞的奇談,可她不但內心希望被廢掉,還有更隱秘的心聲,到底還有什麼理由呢?
這樣一路思索著回了鳳儀宮,採薇已經先帶著人回來將一切都安置好了,舒適地就好像從來沒有離開過,就像去年一樣,起居室四角放置了冰盆,一進門便能感覺到涼爽,但今年孟古青不喜歡前面這一處了,她經過出去走一遭,更喜歡清淡野趣的居住,所以叫採薇帶著人將後面的小竹屋收拾出來。
憑欄觀賞竹林邊山石里流淌著的汩汩小溪水,果然沒有山林間自然的有趣,吩咐扶桑,「去把宮門閉了,就說我旅途歸來不舒服,染了暑氣,誰來也沒法見。」
安靜了一個下午,晚間鳳儀宮的管事大姑姑李姑姑突然神神秘秘蹭進門來,走到娘娘身邊低聲說了一件事。孟古青抬起頭審視著這位姑姑,李姑姑往日裡不是個多舌多話的性子,又很本分,從未做過一件徇私的事情,之前扶桑偷偷跟她將鳳儀宮的人都細數了一遍,還將她放在最不會因利謀害她們的一類里,沒想到啊沒想到。
李姑姑被娘娘銳利的視線瞧的不自在極了,可想到今日那件事,實在重大,人家當年可是救了她唯一的兒子,這個恩情不能不報,硬著頭皮道:「娘娘,這要怎麼辦呢?」
孟古青嘆口氣,「你都把人帶來了,難不成一直藏在你那裡?帶進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