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皓承的腳步頓了頓,上一世楊韻毅就是於此提出與它國通商一事,但是當時白皓承都給否定了。
陛下本就對於此事搖擺不定,但是這一世,白皓承轉念一想,到時候兩國通商,必定是想要有人前去監督的。
而楊韻毅作為正義之士,是不二人選。倘若把楊韻毅弄出宮殿,還怕他篡位嗎?
想到這,白皓承急忙跪拜開口說:「兒臣且認為可行。」
「喔,皓兒有什麼見解,且說來朕聽聽。」先帝沒想到白皓承居然改主意了,不由問道。
「其一就是衡國往年作為三國最弱之國,自從經商後,居然起死回生了,開元尚且國力高于衡國,兒臣認為尚且也有機會進一步發展。
二來是到時候與羌國通商後,我們尚且可以派眼線進入羌國,當然,弊端也有他們也可以潛伏開元。
但是只要派一位忠君之士且智勇雙全之人前去監督,兒臣以為這些困擾就會迎刃而解。」
白皓承才說完,朝廷之上皆無人回答。
倒是楊韻毅嘴角帶笑的看著白皓承,白皓承一個眼神跟楊韻毅對上,頓時覺得自己心中這小算盤被楊韻毅給知道了。
還好先帝一句明日再議,讓白皓承躲了楊韻毅的眼神。
而接下來好幾日,白皓承不留餘地的在先帝耳旁吹楊韻毅的風,而楊韻毅也眾望所歸的被派遣於邊界。
當時楊韻毅離京那日,白皓承可謂是開心得宴請朝廷眾臣,白皓承站在鼎和樓台,看著繁華的京都,心裡暢快至極,自認為自己依舊離奪取大權不遠了。
後五日,楊韻毅抵達邊界的消息快馬加鞭的被送回來,但是白皓承看著自己安插在邊界的小廝傳回來的消息,不滿的嘖了一聲。
倒是白皓承沒想到楊韻毅真當正義公明,廉潔公正,在通商一事上絲毫不勾搭達官顯宦,本欲接此機會抓住楊韻毅的小辮子,讓他就此毫無翻身之日,倒也沒想到他如此公平正義。
一旁的謀士見到情報再看白皓承一臉不屑的臉色,不由開口問道:「楊相如此清正廉明,一心為國不好嗎?」
白皓承心裡冷哼:呵,真當是愛國到篡位,但是白皓承尚且不顯於臉,只是淡淡開口說:「甚好!」
確實甚好,楊韻毅這一次誰的面子都不給,依舊得罪了不少達官顯貴,白皓承倒是要看,到時候楊韻毅回京後該如何自處!
果然當初腦海靈光一現的想法,無論楊韻毅貪不貪,白皓承都坐收漁利。
然而白皓承的得意並沒有維持太久,無他,在一個月後,開元羌國正式開商那日,楊韻毅作為最高督導,為示意兩國友好,楊韻毅親自押送第一次通商的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