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請進來。」
雖衣裳打著補丁,卻依然穿得整整齊齊的張大娘子進門就笑:「本來前幾日就想進城看你,剛巧有親戚從長寧縣來,就多等了幾日。」
「長寧縣呀,縣城裡的親戚還是城外的?」
「我家窮,哪裡來的城裡親戚。」張大娘子大方坐下。
漁娘給她倒茶,笑問:「你家親戚不是都在清溪村嗎?怎麼還有親戚在長寧縣?」
「表親,我娘的堂姐嫁到了長寧縣鄉下,家裡幾塊薄田,並一片竹林。靠著這點地的收成,還有竹林里出的一點竹筍過日子,勉強填飽肚皮罷了。也就是今年豐收,手裡有點余錢,這才來南溪縣走一趟,在我家住了幾天。」
張大娘道:「我姨媽家送了許多今年曬乾的春筍,自家吃的,選的都是嫩尖尖曬乾,我送些給你吃。」
「那感情好,多謝了。」
張大娘拉著漁娘的手靠近些,壓低聲音道:「說到今年賣糧是怎麼回事?頭天晚上村里來了衙役說新糧最低三十文一斗,隔天有個穿綢衣的管事來咱們村里收糧,張口就說二十文一斗,還說是羅知縣說的。」
「什麼?他們提了羅知縣的名字?」
「可不是,我爹娘都氣壞了,說當官的沒一個好東西,還說我家的新糧就算自己吃也不賤賣。下午時又來了個管事,說三十文一斗收稻穀,我們全村趕緊著都賣了。」
鄭家的事漁娘不好跟張大娘細說,只道:「外頭有人知道咱們這兒豐收,想壓價買糧食,咱們羅縣令得罪不起,又怕百姓吃虧,於是找了家更有權有勢的來收糧。」
張大娘子驚呼:「這般說,我們錯怪羅縣令了,羅縣令才是好官?」
「羅縣令確實不錯。」
漁娘說話實事求是,在今年賣秋糧這件事上,羅縣令無愧於父母官的職責。
「哎喲,等回村了我要跟大家說說,可不能叫大伙兒錯怪了羅縣令。」
漁娘笑道:「你家今年賣了多少糧食?」
「賣了一半吧。往年我們家秋收的新稻都是全賣了的,再去換便宜的陳谷吃。今年我家兩個弟弟有進項,家裡不那麼缺錢使,弟弟們勸爹娘把新稻留下一半,咱們家今年也吃吃新稻。」
張大娘子滿臉笑意:「我娘說了,今年賣了糧,加上我弟弟們交到家裡的銀錢,家裡富裕了些,等到冬至後,我家要買些豬肉曬臘肉吃。老鴨子也殺幾隻做臘鴨。」
「你家捨得殺鴨子了?」
「不捨得也沒辦法,我娘說最老的那幾隻鴨子不怎麼生蛋了,冬日裡養著也白養。」
「你們家賣不賣老鴨子?若是賣,我家買幾隻老鴨子燉來吃。」
「賣,你買我就賣。」
茶喝了兩盞,話說了一籮筐,時辰不早了,漁娘留張大娘子在家用午食,張大娘子也不扭捏,點頭答應了。
怕張大娘子不自在,漁娘留張大娘子在自己院子裡用午食,也只準備了三菜一湯,足夠兩人吃了。
正要用飯時,林媽媽親自提來一道菜,笑著道:「聽說小姐這兒來客了,夫人特地吩咐老奴送道菜來。」
送的是一道紅燒五花肉,油水多。
漁娘笑眯眯道:「勞煩林媽媽跑一趟。」
張大娘子也忙道:「多謝夫人款待,一會兒我去給夫人請安。」
梅家住在清溪村時張大娘子常去梅家,漁娘的娘親也熟悉。
漁娘叫屋裡伺候的丫頭都出去,她和張大娘子一邊用飯一邊說些村裡的瑣事。
用了午食後小歇了會兒,漁娘帶著張大娘子去正院請安。從正院出來,漁娘帶著張大娘子去周家。
張大娘子認識周淼也是因漁娘之故,兩人都是漁娘的閨中密友,常來常往的,也就熟悉了。
周家人忙,周家只有周淼和她娘在家,兩人先去周家夫人那兒請安,然後才跟著周淼去她房間裡。
「聽漁娘說還有一個多月你就要成親了,那會兒天冷,我估計來不了,所以先把添妝的禮給你,你可別怪我怠慢了你。」
淼娘笑道:「好姐姐,你心裡記掛我,我自然也體諒你。你今日肯來我都心懷感謝了,怪罪的話從何說起?」
張大娘子用包袱皮包著一對枕巾:「我繡花的手藝還是跟你和漁娘學的,繡的不好,是個心意,你就收下了吧。」
淼娘還在看枕巾上的頗有鄉趣的繡花,漁娘咬了口酥餅,咽下去就道:「可別帶上我,我一個勉強會縫補丁的人當不起你的吹捧。以後也千萬別說我會繡花,我怕哪日露餡兒,丟了我梅家的人。」
淼娘和張大娘子放聲大笑,淼娘笑出眼淚來,一邊拿帕子擦眼角一邊笑道:「我的親娘哎,認識你這麼多年,我竟不知你還是個實誠人。」
「有一說一,要論書畫我還有幾分本事,這繡花嘛,還是交給我身邊的丫頭們吧。」
張大娘子笑夠了,這才道:「你爹娘心疼你,以後定會給你找戶好人家,你不會做衣裳繡花也不要緊。」
漁娘也不害羞,笑道:「那肯定不能嫌棄我,我雖不會繡花,總不會叫他缺衣裳穿。」
張大娘子和淼娘聞言又大笑了一回。淼娘捂住肚皮,邊笑邊道:「笑的我肚皮疼,等你定親那日,我定要上門瞧瞧你的夫婿是哪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