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這些大糧商哪裡是普通百姓得罪得起的,如今有其他大糧商過來買糧,還不趕緊著脫手。
鄭家的管事小廝去縣城附近幾個村跑了一遍,一粒糧沒收著,消息報到鄭二管家處,鄭二管家冷笑:「真當我鄭家拿他們這些地頭蛇沒辦法了?」
鄭家這次往敘州府派了二十幾個管家收糧,鄭二管家只是其中一個,他必不肯落後的,正要吩咐管事用些手段,一個鄭家的小廝連門都沒敲就推門進來。
「二管家不好了,前頭客棧里來了幾個糧商,出價三十文一斗稻穀。」
「誰敢跟鄭家爭食?」鄭二管家一拍桌子站起來,怒火衝天。
「來的是益州府楊家二房的三兒子楊密。」
鄭二管家敢打著鄭家的旗號以勢壓人,楊三郎自然也不會隱藏身份。
益州府楊家不在前朝的世家譜上,可楊家的底蘊一點不比鄭家這等二流世家弱。即使鄭家在今朝靠著家裡出了個后妃在朝堂上有了名號,益州府楊家也是不怕他們的。
江南世族雖厲害,偏遠之地的大族也有自己的生存之道。
天高皇帝遠,皇帝對偏遠州府的控制遠不如江南地區,楊家又知情識趣,知道低調做人,有楊家這麼個聽話的大族在益州府臥著,皇帝也不會想大動干戈滅了楊家。
強龍壓不過地頭蛇,益州府楊家,才是本地真正的地頭蛇,鄭家比不過。
能在鄭家當上管家,腦子就差不了,鄭二管家親自去拜訪楊密,楊密請鄭二管家喝茶。
鄭二管家在楊密面前說話,比在羅縣令面前客氣多了。話里話外的意思,甚至有些拉攏楊家,說什麼聖上夸二皇子聰慧之類的話。
楊密說話和氣,鄭家如何、京城如何,他並不關心,他來南溪縣只是為了處理一件事,他只是告訴鄭二管家:你們鄭家,撈過界了!
鄭二管家黑臉離開,立刻寫了信,叫小廝走水路送回鄭家。
兩人談話就在客棧大堂,也沒避著人,鄭二管家走後,南溪縣該知道消息的人就都知道了。
梅長湖羨慕地跟閨女說:「叫我看,江浙還是太扎眼,我們梅家若是原來就在此地繁衍生息,就算比不過楊家,也不會叫鄭家這樣的家族欺負了。」
瞧瞧楊家人,說話多硬氣!
漁娘趕著去書樓做功課,只道:「爹你別做夢了,益州府楊家的大宗生意是跟草原上做的,咱們家哪有門路跟草原上的那些人打交道?」
淮安富裕又水路交通順暢,養活得了許多大大小小的家族。雲貴川這些地方可就不同了,人家能立起來,靠的是綜合實力,那叫一個口齒伶俐、拳腳不俗,像梅家這樣只會做生意可行不通。
梅長湖羨慕楊家,羅縣令佩服的卻是田知府。田知府到任才一月有餘,就能使動楊家人了,不愧是首輔大人的高足,手腕就是高。
南溪縣糧鋪的掌柜們聽到消息也鬆了口氣。
昨日鄭家人對他們這些糧鋪掌柜又是拉攏又是威脅,要求他們收糧價必須定的比鄭家更低,否則就叫他們的鋪子開不下去,他們敢怒不敢言。
幸好今日楊家來了。
第15章 道個不是
柿子揀軟的捏,鄭家不僅派人來了南溪縣,敘州府其他州縣也去了人,沒過幾天,羅縣令收到高縣、珙縣、長寧等縣同僚來信。
鄭家人在當地壓價收糧,有點良心的硬抗著等到了知府回信,撐不住的只能任他們去了,鄭家在其他縣收到了不少的糧食。
或早或晚,田知府治下的州縣都收到了他的親筆信,鄭家和益州府楊家人打對台,楊家更勝一籌。
鄭家人來勢洶洶,這般被楊家壓下去到底是沒臉,就算如此,鄭家也不敢跟楊家人針鋒相對,反而往後退了幾步,壓價買糧的管事小廝全部走了,鄭家的主子專程從江南來敘州府處理這起事情。
益州府楊家家大業大,巴蜀各地都有楊家人,敘州府的生意是楊家二房在管。楊密是楊家二房的三子,這段時日一直留在南溪縣。
這日,鄭家四房的二兒子鄭昂,走水路從江南趕來南溪縣見楊密。
鄭家的管家小廝在外趾高氣揚,鄭昂這個鄭家的少主子面上瞧來道是個謙遜的人,一見面就對羅縣令道不是,說家裡的下人調教的不好,給羅縣令添麻煩了。
「我鄭家共四房,我大伯官任戶部左侍郎,領著大房堂兄妹們一大家子過日子,二伯三伯家子嗣凋零幫不上忙,如今臨江府偌大一個鄭家只我父親領著我和大哥兩人照管,忙的時候家都難回一趟,沒想到家裡下人倒是做起主子的主來,惹下這般大禍,幸好有楊兄弟幫我鄭家解圍。」
羅縣令被鄭家下人請來時心裡有幾分忐忑,此時卻詫異鄭昂姿態如此之低,心裡作何想暫且不說,羅縣令笑著道:「無礙,家家有本難念的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