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要的,不是有才的燕人,是晉人,燕王室都沒了,還抱著燕人之心,就是他們不被君王接受的原因。
但他沒有說出來,因為現在晉的發展勢頭太好了,再過個兩代人,恐怕也就只有燕地籍晉人了。
隨著求賢令發往各地,燕地的事也跟著傳遍天下。
之前還對新君持有觀望態度的一些人,在聽說完燕地的事後,一些人持有不滿態度仍舊不願出仕,一些人卻很是肯定,也不再猶豫,收拾行囊想趕在五月初八第一次面聖的那天給自己爭取個機會。
洛京之外的人摩拳擦掌,洛京之內也是喧囂塵上。
一些學派去年年底就進了京,結果劉芍的案子他們只有在朝外議論的份,於是就只能在洛京聯絡師門、家族舊友,哪裡想到還沒找上門路被引薦,皇帝就直接人去了邊境,一直到過年他們都沒個出頭機會。
但是現在好了,皇帝主動求才,他們這些來了洛京的人,也終於有了個明路能展示自己和門派的才學。
第105章 親耕禮
在各地想要出頭的人才往洛京趕來的時候,正月還沒出的小白又接到了一個皇帝必須履行的任務——親耕禮。
小白提前幾天就要齋戒,當然這對他沒有什麼難度,直接辟穀幾天都行。
前一天負責禮儀的官員們就已經把耕耤谷種和農具都要放到親耕現場,不過今年有點點的改變,這個事情小白提前就交給了少府負責,導致管禮儀的奉常當時看他的眼神都不好了。
奉常李理懷疑自己哪裡得罪皇帝了,不然為什麼一向是屬於他負責的禮儀,還是這麼重要的大禮,皇帝都交給少府辦。
他登基儀式和祭天、祭廟的儀式不都辦的好好的嗎,怎麼到了親耕禮,這反而交給少府了?
為免他多想,南維私下裡和他先透露點風聲,表示皇帝要干點事,這才找他。
李理斜眼看他,我怎麼就不能給皇帝辦了?關乎親耕禮這麼大的事,我相信陛下不會亂來,但是你南維能嗎?
南維表示他瞧不起誰呢,二人遂冷哼一聲,不歡而散。
這時候的親耕禮沒有什麼一定要選春吉「亥日」的規矩,就是提前找個好天氣就行了,正好小白年後都在太史局和他們寫寫算算,大家一起挑了個好天氣。
皇帝親耕需要用的種子農具都已經放在南郊了,需要參與從耕的臣子名單也早就擬好了,除了個別年齡大或者身體不好的,基本都要參加,大家都提前兩天齋戒。
又是小白打頭帶著一幫子人到了洛京南郊,這裡已經畫好了一畝三分十二畦的地,行六肅、三跪、三拜之禮
原本還有小白徒步祭拜先農,祭拜完在換衣服的來親耕的禮儀。
今天百官們看皇帝是穿上祭服的,心裡正安心著,就看見皇帝只是把外面祭服脫了,一出換衣服的宮殿,裡面穿的還是陛下那些素淨常服,冠冕也摘了,頭上就一根木簪。
除了料子好點,他現在這衣服袖子都紮起來的摸樣,倒還真像是要親自下田的做派了。
刁無忌仔細瞅著,心裡已經想好了要怎麼寫,差不多就是帝脫衣摘冠,做農夫狀。
少府的人引百官和貴族都到自己該站的位置站好,鼓樂鳴起,大家按照過往的經驗去拿各自的工具,卻發現地上的犁和以往的犁很是不同。
照理來說應該要兩個老農扶犁,一個人在前頭牽兩頭牛的,這次卻只有一頭牛,皇帝自己先把犁給牛套上,然後又是自己手動扶犁,接著左手拍拍牛屁股一拉繩,牛就往前走,皇帝扶犁跟著,土地被犁翻整。
哪怕不自己親自耕種,百官們也都是年年參加親耕禮,知道耕作是個什麼步驟的。以往的親耕禮什麼樣,他們一清二楚,總之不會是小白這樣,什麼都能自己一個人操作,整個過程都這麼輕輕鬆鬆。
而在小白趕著牛往前耕地時,南維也拿出耬子套在另一頭牛身上,他沒皇帝熟練,一個老農牽牛,他扶著樓子,把已經犁過的地再翻一遍,同時進行播種。
其他官員那是看的驚奇,一下就知道了這些工具改進後的大用處,還顧著這是親耕禮,這才沒有圍上去。
李理則是冷哼一聲,心裡把南維噴了好幾遍。
換個新農具而已,這是什麼很難的事情嗎,早點跟他說,他也是能提前安排好的,保證新流程合乎也有配套的新禮儀。
李理篤定這些東西肯定都是少府造的,十有八九後面還有事。